红楼梦(5下)/和名师一起读名著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也有说法为生于1724年,或卒于1764年),满洲人,名霑(读作“zhān”),字梦阮,又号雪芹、芹圃、芹溪等,祖籍河北唐山(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辽阳),中国清代文学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出身于“百年望族”的封建官僚大家庭,后因家庭衰败而饱尝人生辛酸。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创作了《红楼梦》。因部分稿件被借阅者遗失,他死后仅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经后人续写,高鹗整理,才形成了如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内容简介
引子 传说女娲娘娘补天的时候,在大荒山的无稽崖炼了三万六 千五百零一块五彩石,却单单剩下一块没有用,随手扔在青埂 峰下。谁知这块经过煅烧的石头早已通了灵性,来去自如,可 大可小。它看到所有的石头都被拿去补了天,自己却无才入 选,整日自怨自叹。 有一天,它又叹气的时候,远处有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 脚道士向这里走来。他们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癞头和 尚看见这块鲜明莹洁的石头缩成扇坠一般大小,觉得可爱,便 托于掌上,笑道:“从外形来说倒是一个宝物了,只是还没有 实在的好处,还需要再刻上几个字,别人一看到你就知道是个 奇物才好,然后带你到那繁华昌盛的地方去看一看。” 石头听了大喜,问:“不知刻的什么字?带我到什么地 方?请明示。” 和尚笑道:“你现在不用问这么多,到时候自然明白。” 说完,就将石头收到袖子里,同那道士飘然而去。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个空空道人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 峰下经过,看见一块大石上面刻着字,写着它被带到人间后经 历的悲欢离合,结尾还赋诗一首,请人将它的故事抄去。 空空道人对石头说:“大石头,你的故事是有些趣味,只 是故事里没有朝代、地域可考,也没有治国兴邦的道理呀。即 使我抄下来了,也算不上奇书啊!” 石头回答道:“道长何必拘泥于朝代、地域。这故事中的 悲欢离合、兴衰际遇,都可按迹循踪,不敢胡乱编造,岂不更 新颖别致?我也不奢望世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只愿他们在茶余 饭后、闲散之时能把此一玩,既省些寿命精力,也换新眼 目。” 空空道人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把石头上的文字抄录下 来,还给这故事起了一个名字,叫《石头记》。后来,人们不 断地传抄这部书。有一位曹雪芹先生,用了十年时间,增删了 五次,为这部书分出章节,改书名为《金陵十二钗》。最终, 在后人的传诵下,这部书被定名为《红楼梦》。 黛玉进贾府 京城内有一条大街,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两府 的主人分别是宁国公和荣国公。 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如今,兄长的宁国府 传给了孙子贾敬。贾敬终日与道士烧汞炼丹,将宁国府交由儿 子贾珍打理。 贾珍的儿子叫贾蓉,今年十六岁。这父子俩终日花天酒 地,寻欢作乐,把宁国府闹得一团糟。 荣国府传给了孙子贾赦,贾赦的弟弟贾政也有一个官职, 如今已升为员外郎。他们俩的母亲还健在,过去是金陵贵族史 侯家的小姐,因此人们称她“史老太君”。 贾政的妻子姓王。头胎生的公子叫贾珠。贾珠二十岁时, 娶了妻子李纨,不久一病身亡,留下遗腹子贾兰。王氏第二胎 生了个小姐,因生在大年初一,便取名叫元春;第三胎又是位 公子,生下时嘴里竞叼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石,因而得名宝 玉。 宝玉周岁时抓周,一伸手就把脂粉钗环抓过去,别的一概 不抓。贾政对此十分恼火,说他将来必定是个酒色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