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萧红精品文集)/大师童书系列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内容简介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 ,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 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 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 候,他走得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 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 ,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 十分地不得力,若不是十分地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 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 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滚了出来 。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 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 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 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 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 ,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 ,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 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 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惊受怕,战 战兢兢,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 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地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 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 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竞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 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 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 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 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地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 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 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 里边竞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 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 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 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 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 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 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 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 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 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 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 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 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 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 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 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 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 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怕是自古亦有 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 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 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 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 忆,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 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 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 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 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 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 那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 大的牙齿,真是觉得稀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 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 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地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 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 家去含着算了吧!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 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 的却是寥寥无几。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