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才翰数学教育文选

曹才翰数学教育文选
作者: 曹才翰
出版社: 人民教育
原售价: 27.00
折扣价: 20.30
折扣购买: 曹才翰数学教育文选
ISBN: 7107184946

作者简介

曹才翰(1933—1999),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我国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为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为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数学教育高级专门人才,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主要起草人。生前担任《数学通报》副主编,《数学教育学报》常务副主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0余种,其中的许多篇目是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文献,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目。

内容简介

关于数学教育观念的若干思考 数学教育在继承我国优良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吸取国外一些对我国有用 的教育理论、心理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使我国数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目前数学教育正面临着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技术的关键时刻, 为使数学教育更健康地发展,有必要对与数学教育有关的若干观念作些探讨 ,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讨论。 1.目的观 “为什么教”,即开设数学课的目的是什么,是数学教育首先要解决的 问题。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评 价的依据。 数学教学目的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指南。对教学大纲的理解,教学内容的 确定,教学原则的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都必须以教学目的为准则,同 时也是衡量数学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 数学教学目的是教育思想争论的焦点,教学改革也总是首先集中在教学 目的的问题上。 建国以来,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演变,反映了这一点。大约在50年代, 我们对目的的理解比较侧重在知识教学上,数学教学的任务只是使学生学好 数学知识。后来,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书念得不错,但实际动手技 能很差。也有的学生,学习是拔尖的,但处理问题包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 题的本领很差,这样的学生当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60年代,教学目的比 较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教学。70年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大家深深感到,教育极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那么多东西是不可能的, 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发展 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时,教学目的比较强调知识、技 能和能力。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引起我们的反 思。我们办学校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德育应该放在学校 一切工作的首位。同时也认识到,一些非智力品质,对于学习,对于提高公 民素质都是必需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这样 ,教学目的中应该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品质。 目的中的这四项内容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都或多或少有所反映,过去 我们对它们的理解,或顾此失彼,或侧重面不一样,常常不能把它们作为统 一的整体来考虑,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思想不全面的反映。 不论是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必须树立强有力 的目的意识。目的意识淡薄,科研和教学就会失去录魂,使科研与教学走上 歧途。 P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