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盛唐)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盛唐)
作者: 林静
出版社: 河南人民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盛唐)
ISBN: 97872150824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通过前面的叙述,我们对李世民这一人物已经有 了大体的了解。他 勇敢机智、性格刚强、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仍然勇往 直前。正是这样的 性格使得世民得以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世民的这种性格贯穿于他的戎马生涯。有一次, 为了劝父亲坚持战斗到底,扫除困难,他竟忍不住嚎 啕大哭了起来。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很信奉“男儿有泪不轻弹”。 一向坚强的世民怎么会不顾男儿的风范,大声痛哭呢 ?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李渊起兵向长安进军的消息 很快就传到了长 安。代王杨侑得知后立刻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2万 精兵驻扎在霍邑 (今山西霍县),以抵抗义军,阻止他们南下。 当时正好是雨季,长时间的下雨,道路泥泞。唐 军得知前方霍邑已 有隋朝的重兵把守,只好暂时在霍邑以北的贾胡堡扎 下营寨,等到天晴 以后再去攻城。 偏偏天公不作美,这雨连续下了好几天。眼看军 粮就要用光,天气还没有任何转晴的迹象。将士们不 禁埋怨起来。 李渊见军心浮动,急忙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进退 。 会上,裴寂主张退兵,回到太原以后再考虑以后 的行动,慢慢地等待时机。 世民不同意裴寂的提议,他坚决主张要抗战到底 。他慷慨激昂地劝 说父亲:“我们的目的是讨伐隋朝,伸张正义,拯救 百姓。我们应当先 攻入咸阳(当时的长安)号召天下。现在刚刚起兵,遇 上一点困难就 要退缩,只恐怕起义的人立刻就会解散。退守太原, 又怎能保全自己的 前途!” 李建成也同意弟弟的观点,他说:“现在退兵, 只会影响士气。主张退兵的人,不过是爱惜生命罢了 。” 李渊想来想去,最后还是采纳了裴寂的意见,催 促军队起程,北回太原。 世民见父亲如此顽固,执意要退兵,他心中很是 生气、着急,气得连晚饭都吃不下。 “不行,我得再去劝劝父亲,让他改变主意。” 世民决定再试一次。 这时天已经暗了,世民大步跑到父亲所在的营地 ,却被父亲的士兵给拦住了:“大将军已经睡觉了。 请你别去打扰他。” 世民不能进去,又气又急。想想自己费尽心思才 使得父亲答应起兵 反隋,自己苦心经营,招募了那么多的士兵,不也是 希望有朝一日父亲 能当上皇帝? 可是,父亲却为了这么一点困难要退兵太原。 难道,世民的一切苦心,一切努力就要付诸东流 了吗? 世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伤心,不由自主地失声 痛哭了起来。 哭声传到了李渊的营帐里面,李渊就叫人把世民 叫进去,问他为什么哭泣。 世民哭着答道:“我们的军队是为正义而斗争的 。勇敢的进攻必定 能取得胜利,相反的,退回太原必定要溃散。我们的 军心一旦涣散,敌 人就会乘胜追击。死亡就在眼前,我怎能不悲伤啊! ” 一席话说得李渊无言以对。仔细想想,世民说的 很有道理。他不禁 暗自赞叹起自己的这个儿子来:后生可畏!这孩子年 纪虽小,却很会思 考、分析问题,而且勇气、胆识也不同于一般人。将 来必能成为国家的 栋梁。 经过考虑,李渊决定停止撤兵。 世民的第二次劝说父亲的尝试再次取得了成功。 过了两天,天晴了,雨停了。后方的军粮也送来 了。李渊就下令军士们晾晒铠甲行装和器械,准备进 攻霍邑。 世民担心宋老生不出来应战,就带领几名骑兵先 到霍邑城下。他举 起马鞭指挥士兵,装出好像要包围城池的样子。同时 ,他还派士兵故意 辱骂宋老生,惹他生气以出来应战。 宋老生果然被激怒了,他命令士兵打开城门,背 靠城而战。 李渊与李建成一起在城东指挥作战,李世民与柴 绍在城南指挥作战。 宋老生指挥士兵迅速前进,逼近李渊,李建成吓 得掉下马来。宋老 生见唐军的指挥这么胆小,一时信心大增,乘机进攻 。李渊和李建成的 军队招架不住,一直往后退却。 这时,李世民带着几名骑兵从南面奔驰而来,冲 开了敌人的军队。 他带领骑兵奋勇搏击,很快就把隋军打得落花流水, 纷纷丢掉铠甲、兵 器,逃命去了。 宋老生见自己的军队已经溃散,正想逃跑,被世 民一刀砍死了。 至此,霍邑之战结束,李渊率领的唐军取得了胜 利。 霍邑之战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关中的门户,极大 地鼓舞了唐军的士气。 假如没有李世民的号泣力谏,李渊就不会停止撤 兵回太原,也就不可能攻下霍邑,历史就要改写了。 因此,世民的这次大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一 哭改变了他父亲的决定,这一哭也迎来了霍邑之战的 胜利,改变了他们的命运。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