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女性情谊的历史)(精)/思想会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希伯来圣经》和《新 约》中大多数的友谊故事是 以男性为中心的,但我们常 常能在其叙述中感知潜藏其 中的女性身影。那个年代, 男人垄断了写作,并对女人 之间的所作所为不感兴趣。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居然有 女人成为朋友的记录。以男 性为主角的友谊故事备受瞩 目,也更为我们所熟知,但 一些对女性友谊的描绘补充 了我们对圣经人物之间友谊 的理解。 《约伯记》 在《约伯记》中,主人 公约伯是受上帝祝福的正直 的人。然而,在撒旦的鼓动 下,上帝决定剥夺约伯所有 的财产,并杀害他的孩子。 这还不够,约伯从头到脚都 长了毒疮。上帝为什么会这 样做?这个问题近三千年来 一直困扰着读者。当约伯坐 下来哀叹自己的命运时,三 个男性朋友来安慰他并为他 分忧解愁:‘‘他们和他一起 坐在地上,七天七夜。”① 整整一个星期没人说话。最 后,约伯用一句有名的、自 哀自怜的责骂来打破沉默, 诅咒他出生的那一天。接着 ,一个戏剧性的互动循环开 始了,每个人都和约伯争论 。试图让他承认自己犯了罪 ,毫无异议地接受上帝的惩 罚。但是,极度痛苦的约伯 仍维护自己的清白,在这样 做的过程中,他提出了关于 善、恶和神圣正义本质的永 恒问题。 虽然约伯的朋友们认为 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同情 他,但约伯称他们为“令人 烦恼的安慰者”,因为他们 并不真正理解他的处境:“ 我可以像你们一样说话,如 果你们的灵魂代替了我的灵 魂。”这不仅是约伯认为的 友谊的症结所在,而且每个 时代身为朋友的人也心有戚 戚:我们真的能设身处地为 他人着想吗?我们真的能体 会别人的“境况”吗?当我们 的朋友痛苦、沮丧、想自杀 时,我们该怎么做?约伯说 ,他不会批评他的朋友,也 不会“用语言攻击你们,又 向你们摇头。但我必用语言 使你们信心坚定并消解你们 的忧愁”(《约伯记》16:2 —5)。当你陷入困境时,你 需要的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能握住你的手、与你感 同身受,而不是批评或责备 你的人。 最后,上帝从旋风中走 出来,约伯承认自己的无知 ,承认上帝的审判是至高无 上的。即使是仅仅作为他抗 议的共鸣板,约伯的朋友们 在他的心理轨迹中也扮演了 重要的角色。当上帝让约伯 恢复以前的幸福状态时,朋 友们见证了他命运的最后逆 转。我们可以假设,作为好 朋友,他们分享了约伯的快 乐。 大卫与约拿单 和约伯的故事一样,大 卫的故事也可以追溯到大约 公元前1000年的先祖时代 。正如《撒母耳记上》和《 撒母耳记下》中所描述的, “约拿单的心与大卫的心深 相契合”(《撒母耳记上》18 :1),为两人之间崇高的兄 弟情谊提供了一个纯爱的范 例。约拿单的父亲扫罗吩咐 仆人杀大卫的时候,约拿单 为大卫说话,保护他免于死 亡。扫罗想要除掉大卫,因 为他不是自己的儿子,却注 定要成为以色列的王。约拿 单只关心他朋友的性命,他 对大卫说:“我们二人曾指 着耶和华的名起誓说:‘愿 耶和华在你我中间与你我后 裔中间为证,直到永远。’ 如今你平平安安地去吧!”( 《撒母耳记上》20:42)约 拿单和大卫就这样结成同盟 ,彼此相爱,彼此忠诚,直 到永远。 路得与拿俄米 与大卫和约拿单相比, 女性作为柏拉图式的灵魂伴 侣,在《希伯来圣经》中是 看不到的。路得和婆婆拿俄 米之间的情感最接近女性之 间的情感。路得寡居以后, 不回摩押本族,却跟随拿俄 米,并说出了流传至今的名 言:“你往哪里去,我也往 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 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 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路得记》1:16)虽然 这些女性被描述为彼此忠诚 的伴侣,但她们之间之所以 产生关系,是因为一个男人 把她们联系在一起,在这个 故事里,拿俄米的儿子是路 得的丈夫。但无论是什么动 机激发她做出选择,路得对 拿俄米的依恋都被认为发自 本心。这是一个女人通过类 似婚姻这样的友谊纽带,把 自己的命运交给另一个女人 。现在,“你往哪里去……” 被一些异性夫妻用作婚礼上 的誓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P14-16 闺蜜,会让你想到什么? 是陪着你从幼儿园走到大学的发小儿,还是约上你四处“拔草”的美食知己,是能和你一起“买买买”的同道中人,还是能安抚你内心痛楚的那个“小太阳”……对很多现代女性而言,闺蜜是一个充满了感情的称谓,它不仅指一群关系亲密的朋友,而且与有温度的友谊相关。 《闺蜜》资料繁复、人物众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关注女性。从书中我们看到了《圣经》中关于女性友谊的记录、中世纪修女们的友谊,以及15世纪欧洲女性对友谊的看法,还有21世纪女性的友谊面面观。 女性从被忽视、漠视、岐视,到今天可以受到正视甚至是重视,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闺密》不仅见证了女性友谊的发展史,而且是促使女性壮大内心、了解自我、认知世界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