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电子腭位的汉语普通话音段协同发音研究/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

基于动态电子腭位的汉语普通话音段协同发音研究/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
作者: 李英浩|总主编:蒋绍愚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基于动态电子腭位的汉语普通话音段协同发音研究/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
ISBN: 9787547515105

作者简介

李英浩,男,朝鲜族,1973年8月生于吉林省延吉市。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英语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学学士(第二学位)。2007年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攻读博士,师从孔江平教授。2012年1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从1998年至今在吉林省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

内容简介

协同发音是指语流中音段的发音动作受到周边音段的影响而表现出与后者相似的发音动作(Kühnert, Nolan, 1999, p. 7)。广义的协同发音既包括音段间非范畴化的相互影响,也包括语音同化。前者研究当前音段如何受到相邻音段的影响,从而使得当前音段的发音动作或者声学特征发生非范畴化的变化;后者研究当前音段的特征如何受到相邻音段特征的影响,从而使得当前音段的特征发生范畴改变。 协同发音研究的目是从时变的发音动作和语音信号中寻求协同发音产生的根源、性质和功能,解释言语产出过程中从音系表征到语音实现的过程和机制,揭示语音时间组织和发音动作编码的原则和控制机制(Recasens, 1999, pp. 31-33)。换句话说,协同发音研究音系表征的不变的、抽象的、离散的语音单位如何在认知机制的控制下由发音器官实现为连续的发音动作。言语产生控制机制不仅能够控制单个发音器官的动作姿态和实现过程,也能够控制不同发音器官在时间域和空间域的运动配合关系。 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国内外协同发音理论和模型以及已有的基于EPG开展的协同发音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EPG研究方法,主要介绍EPG的技术发展概况、动态电子腭位分析方法、汉语普通话EPG数据库的内容以及常见腭位参数的定义。第三章讨论普通话单音节中声母辅音和韵母元音(包括单元音韵母和复合韵母的首元音)的协同发音现象。同时,还考察音节声调对单元音韵母的腭位目标和共振峰的影响。第四章研究普通话V1#C2V2双音节的协同发音模式。第五章分析韵律边界层级和语速对普通话音段发音以及协同发音的影响。第六章为结语。 以普通话的协同发音做为主攻方向,从语音生理和言语声学两条分析线路探索普通话协同发音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普通话音段协同发音阻力的层级系统。 该研究专著会对中国的电子腭位语音研究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