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罗斯福、林德伯格以及美国在1939~1941年针对二战的论争

对峙:罗斯福、林德伯格以及美国在1939~1941年针对二战的论争
作者: (美)琳内·奥尔森|译者:林娟//欧阳凤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2.00
折扣购买: 对峙:罗斯福、林德伯格以及美国在1939~1941年针对二战的论争
ISBN: 978752283470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39年4月的一个清晨, 晨曦微露。查尔斯·林德伯 格(Charles Lindbergh)应 召前往白宫与富兰克林·德 拉诺·罗斯福总统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见面。可以说 ,在美国这两人都名重一时 ,声望不相上下,他人难以 与之匹敌。他们的形象多年 来一直深深地镌刻在美国国 民的意识中:林德伯格 1927年独自飞越大西洋的 壮举万众瞩目,令美国人深 受鼓舞;罗斯福总统作为美 国的领导人积极努力、自信 果敢,令经济大萧条下的美 国重新焕发生机。 随着引导一进入椭圆形 办公室,林德伯格便看到坐 在桌子后面的罗斯福。虽然 这是二者的初次见面,但总 统的态度热情又亲切,在旁 人看来两人就像故交。总统 仿佛看到了老朋友,俯身向 前紧紧握住了林德伯格的手 表示欢迎,还问候其妻子安 妮(Anne Morrow Lindbergh)的近况,并声 称安妮曾是他女儿安娜的高 中同学。 罗斯福的头向后一甩, 嘴上斜叼着那招牌式的长杆 烟嘴,动作很是潇洒。他浑 身散发着魅力,一看就极其 享受生活的乐趣;此外,其 身上还有一股威严之势扑面 而来。罗斯福与林德伯格闲 聊了30分钟,其间未表露一 丝饱受难题困扰的迹象。 其实,罗斯福正面临着 自己总统生涯中最大的一次 危机——欧洲战事一触即发 。就在上个月,阿道夫·希 特勒(Adolf Hitler)已率军 横扫捷克斯洛伐克,违反了 其于1938年在慕尼黑会议 上做出的承诺——停止进攻 其他国家。作为对此行动的 回应,英法两国承诺:如果 德国进军波兰(德国的下一 个进攻目标),就会出兵支 援波兰。而此时的英法兵力 告急,罗斯福试图在这严峻 的形势下寻求对策。只不过 他面对的是个僵局。由于几 年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政 策,一旦英法向德宣战,它 们将不能从美国购买武器。 罗斯福清楚地知道,要规劝 参众两院废除军售禁令几无 可能。 而在与林德伯格的面谈 中,罗斯福对此事只字未提 。即使在开些无伤大雅的玩 笑时,他也没有对桌子面前 的这个年轻人流露出一丝一 毫的怀疑和猜忌。5年前, 他们两人曾卷入过一场作家 戈尔·维达尔所称的“一对一 单挑”,最后总统输了。富 兰克林·罗斯福痛恨失败, 所以1934年发生的事情尤 在脑中,回味起来分外苦涩 。 他们之间的冲突源于罗 斯福的一个举措。当时罗斯 福废除了经上一任总统赫伯 特·胡佛批准而与美国几家 航空巨头签订的航空邮递合 同,其指控该合同在履约进 程中发生了欺诈与贿赂行为 ,并命令美国陆军航空兵部 队执行邮递任务。林德伯格 当时在其中一家航空公司担 任顾问,对罗斯福不给这些 公司一次回应的机会就直接 终止合同的做法进行了谴责 。 在他那次史无前例的飞 行后,不到7年的时间里, 32岁的林德伯格便成为美国 唯一能与52岁的总统在声名 上不相上下的人物。在其他 方面,他们也有相似之处: 两人都性格刚毅又固执己见 ,深信自己高人一等,还自 认为身负特殊使命;他们都 一意孤行,不愿承认错误, 也不太接受别人的批评;他 们能专注自我,处事冷静客 观,始终保持克制。罗斯福 的一位朋友(也是他的远亲 )曾经形容他“无情无爱, 仿佛没有感情”。”而关于林 德伯格,一位传记作者则写 道:“他称之为朋友的人, 主要都是些对他慷慨、于他 有益、暂时结交的人。在温 暖与关爱方面,他似乎总是 索取而很少给予。” 总统与林德伯格之间的 对峙很快上了报纸的头版头 条。身为一名前空邮飞行员 ,林德伯格警告说,空军飞 行员既没有空邮投递的经验 ,他们的飞机上也没有可以 用来执行这项任务的相应设 备。航空邮件的邮递常常需 要在暴风雪、大暴雨以及其 他极端天气中进行夜间飞行 ,危险万分。让政府尴尬的 是,事实证明林德伯格判断 准确,因为在空军飞行员运 送邮件的4个月里,发生了 66次坠毁事故,死亡12人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这对 空军和白宫而言简直是“无 尽的羞辱”。于是政府与航 空公司进行了数次匆忙协商 以制定新的运送协议,自 1934年6月1日起,商业航 空公司又开始重新承担航空 邮件寄送业务。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