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千年废墟之上(我的考古往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故乡的河 (1) 兴洲河,发源地在丰宁的坝上高原,河水自北向南奔 腾而下,因为落差大,水势凶猛,故而也叫“忙牛河”。 忙牛,是没有被阉割的公牛,凶猛好斗,雄『生十足,用 这名字来形容兴洲河最恰当不过。 兴洲河虽然不大,但在历史上有记载。北魏时期大文 学家、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兴洲河为“要 水”。清朝的时候,兴洲河叫“喀喇河”,满语,意为黑 水。兴洲河东有一座大山,壁立千仞,好似一幅巨大的屏 障伫立在河东岸,这山叫“大东山”。河西侧的二级台地 宽阔而平坦,台地上有一处村庄,叫兴洲,这就是我的故 乡。 虽说村子不大,名字却很大气,究竟是为啥? 多年后,我从事了考古事业,借助专业知识,才发现 一点端倪。 将时间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那个时候应该是原始社 会,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天下。太史公在《史记》之中有一 句话:“黄帝北逐荤粥。” 啥意思?是说黄帝向北方驱赶“荤粥人”。 “荤粥”,就是后来的山戎族,汉代的匈奴。这是一 个生活在燕山北麓的游牧民族,因生活在山区,以打猎为 生,故而脚力好,登山攀岩如履平地,再加上民风彪悍、 勇武好斗,连燕国都怕他们。 据史料记载,山戎曾经“病燕”,意思是经常侵犯燕 国。燕国的国都本来在北京房山的琉璃河一代,被山戎打 得够呛,被迫迁都到保定的易县。这个“荤粥”“山戎” 和兴洲的名字有啥关系?我入了考古行之后,特地关注过 这方面的信息。 20世纪70年代,河北省考古队在兴洲村南二道沟门的 山坡上发掘出一大片山戎族墓葬。这些墓葬可不是一般人 的古墓。从古墓里挖出来的东西很珍贵,其中有几座古墓 当中出土了鹿首短剑、羊首短剑,墓主人的身边还放置箭 囊、弓。箭囊已经腐烂,但留下了大把青铜箭镞;除此之 外,墓主人的胳膊上还缠绕着鎏金臂钏。 别忘了,那可是2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倘若在繁华的 中原地带发现这些古物还不算稀奇,而在塞外蛮荒之地能 有这么多精美之物,可以说,墓主人非富即贵。尤其是那 些鹿首短剑、羊首短剑,它们不但是一种精致的武器,也 是一种权力的象征,非王者莫属。 既然是王者的墓葬,那么墓地距离他生前居住的地方 肯定不远。 后来,我在帮邻居挖菜窖的时候,在地下1.5米的深度 ,发现了大面积的白灰抹地面的房屋遗址。这种白灰抹地 面的房子是一种高规格的房屋,只有诸侯王或者汗王才有 资格居住。 这些遗址压在秦汉文化层的下面。说明其出现早于秦 汉。从这些房址中出土的青铜牌饰和从山戎墓里出土的牌 饰一模一样。由此说明,这些房子很可能就是山戎族修建 的。山戎王者的古墓,山戎族密集的高规格房屋,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