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失乐园》:亚历山大讲座多伦多1962

阅读《失乐园》:亚历山大讲座多伦多1962
作者: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66.00
折扣价: 41.00
折扣购买: 阅读《失乐园》:亚历山大讲座多伦多1962
ISBN: 9787559868480

作者简介

海伦﹒加德纳(Helen Gardner,1908—1986),英国文学评论家,牛津大学文学博士。曾任牛津大学教授、不列颠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巴伐利亚艺术科学院院士。在玄学派诗歌以及多恩、艾略特研究领域颇为知名。著有《批评的志业》《T.S.艾略特的艺术》《捍卫想象》等。 李小均: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等,译有《语言与沉默》《捍卫想象》等。

内容简介

另一派批评家要求《失乐园》也应该经受得住我们给与简·奥斯丁或亨利·詹姆斯小说那样一种细读的考验,他们同样(尽管是以不同的方式)显示出对有别于小说虚构法则的史诗真实法则的漠视。他们拒绝一开始就大方地愿意承认诗人的前提,拒绝承认他理所当然视为主宰读者心灵的前提,没有这些前提,就不可能以任何达到完满的方式接受过去作品给与的东西。愿意承认这些前提,对于史诗来说特别必要,史诗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建立在这些共享的前提之上。史诗表达了为一种文化注入活力的理想和信仰,它是无所不包的,不是怪异的,它阐明了普遍认为有效的真理。史诗作者的写作不是为了说服怀疑者或者宣称个人的观点,而是“断言”真理。当然,正是一个时代认为毋庸置疑的那些东西,后来时代才要质疑。因此,相比于戏剧或抒情诗,史诗要求更多的想象力,要求读者更加愿意承认作者的前提。《失乐园》的伟大,很大程度是因为弥尔顿能把如此多的东西视为理所当然。他既不是在写一部为基督教辩护的作品,也不是在写一部象征小说。他写的是一部史诗,重述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要意义和意旨不劳他操心。 这是一本体量不大但可读性强的诗学评论作品,出版近六十年,多次再版,传读颇广。由于在讲座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故而生动易读。就影响力而言,弥尔顿的《失乐园》堪比莎士比亚的悲剧,但国内罕有解读此作的重量级专著,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填补这一学术空白区。它既是已出加德纳作品的延续,也是“文学纪念碑”的诗学批评之一。译者李小均是《T.S.艾略特的艺术》的译者,其译文颇受好评;就其专业和翻译经验而言,与此作契合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