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民族史(新世界)(精)
作者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内容简介
第1章 地球是圆的 现在进入所谓的16世纪 初,就是1500年开头的年 代。这个说法令人困惑,但 英语中必然这么说。这一时 期天翻地覆,影响了整个欧 洲。其中有些变革酝酿已久 ,只是在此刻才全面爆发。 两百多年来,文艺复兴一直 激荡着意大利的思想与精神 ,如今又在古希腊、罗马传 统中满血复活,在不影响基 督教信仰根基的范围内蔓延 滋长。与此同时,教皇掌握 了俗权,他们像其他统治者 一样贪得无厌、大肆铺张, 却自诩还拥有教权。通过出 售使生者与死者免入炼狱的 “赎罪券”,教会赚得盆满钵 满。主教和红衣主教的职位 可以买卖,平民的捐税重得 连他们都不信教了。教会中 这样那样的弊病广为人知, 积怨已深,但依然我行我素 ,毫无改进。然而,文学、 哲学、艺术却在古典文化的 启发下百花齐放,求知若渴 者思维得以更新开拓。这些 人就是试图调和古典文化与 基督教教义的人文主义者, 其中首推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文艺复兴思想传人英国主 要就归功于他。印刷术使知 识与争论通过构成中世纪欧 洲的诸多宗教团体传播开来 ,大约自1450年起,印刷 术成为这一日益壮大的领域 的核心。从里斯本到布拉格 ,西方世界已拥有60所大学 ,在16世纪初期,这些学校 主动为教育与交流开辟广阔 途径,大学生活亦因此欣欣 向荣、不拘小节。在中世纪 ,教育主要限定在培训神职 人员。如今教育稳步扩展, 其宗旨不只为培养牧师,也 在培养世俗学者和见多识广 的绅士。培养博学多才者成 为文艺复兴的理想。 随着人文精神的愈加活 由讲英语人口构成的庞大帝国的存在,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强有力左右着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在19世纪,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则以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力量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先后称霸全球达200余年,这绝非偶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史学名著《英语民族史》(共4卷)。 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12万多),又是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是书写英语民族史的“天选之人”。兼顾美学与史学极致的历史作品,是研究英语民族发展史的权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