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奇迹
作者简介
邵煜栋,原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曾任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区政协副主席,是1990年第一批参加浦东开发的成员。退休后兼任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专题研究和讲授浦东开发的理念和实践。 赵启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从事科研设计20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市委组织部长、上海市副市长兼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是中共16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和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滨海研究院院长。著作有:《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与路易·帕罗合著)、《交流,使人生更美好》(与吴建民合著)、《对话:中国模式》(与约翰-奈斯比特合著)等,其中多种著作在国内外有多种译本。
内容简介
西方看待“浦东奇迹”的矛盾心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 以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面对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热气腾腾的浦东开发建设景象,更令经济学家感到难以置信的30 年经济持续增长的高速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心态相当复杂,甚至充满矛盾。 一方面,他们赞赏中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对浦东的发展现状和宏伟远景给予由衷赞叹,并热切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从中获取更多利润。法国前总统雅克· 希拉克选择在浦东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讲,他说:“我就愿意在浦东发言,在上海黄浦江的东岸、太阳升起的地方,上海正在营造21 世纪,重返亚洲经济大都会之列。” 英国前首相托尼· 布莱尔在访问上海期间下榻浦东香格里拉酒店,深刻地感受到浦东发展的整体魅力,他在与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会面时说:“一个成功的城市取决于三个要素:优越的地理环境、勤劳的城市人民,再加上优秀的城市领导人。上海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 美国总统乔治· 沃克· 布什也曾对上海、对浦东发出由衷的赞叹:“我难以形容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足以证明中国人民、上海领导人和这个伟大国家的领导人的才干。”他们赞赏中国的成功,是看到了中国崛起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合作空间,这将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遇。 另一方面,一些西方人士又担心中国之崛起会打乱由西方列强控制的国际秩序,挑战他们的霸权体系。于是,“中国威胁论”又应运而生,并一度甚嚣尘上,这在浦东也能感受得到。 1996 年1 月7 日美国《波士顿星期日环球报》发表了记者来浦东采访后的文章,题为《我们要不要惧怕中国?》。文章在引用我们关于亚洲和中国经济以及浦东发展的论述后,提出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预测”,说“这一切预兆着中国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一个绝不会让大多数美国人感到熟悉和友好的超级大国”。文章还配了一幅漫画,画面是一双硕大的筷子夹着几面美国星条旗当菜肴。此后不久,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组讨论会上曾经指出,这个问题现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西方有人不希望我们强大起来,因此始终要制造一种“中国威胁论”,对西方这种舆论的影响,我们不可小看。 应该说,近年来,西方主流媒体逐渐加强了全方位深度报道。最近,香港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曹景行说,近来国外媒体铺天盖地的“中国热”,在以前很少见。即使在日本高速发展的时候,也没有像这样被高度关注过。他分析说,西方主流媒体基本上已经把中国的崛起当作事实和现状而非未来的趋势进行报道;从读者的反馈看,他们对中国问题也越来越感兴趣。中国30 年的经济成就使她已经成为国外投资者、跨国公司,甚至是普通工人感兴趣的国家。这不仅靠中国的政治影响,更多的是因为很多议题和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有关了。比如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某个变化,可能会非常重要。《时代》周刊曾发表了一篇附有漫画的文章,文章中把说明微扰理论的“蝴蝶效应”改称为“元效应”,意喻人民币的些微变化会影响世界金融。这也说明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已经达到了足以引起世界媒体重视和积极反应的程度。 2005 年5 月中下旬,美国兰德公司发表了一份报告,叫作《中国与全球化》,认为中国已变成了全球化最坚决的拥护者和倡导者。如今她的经济比日本要开放得多,各项体制的全球化程度更是闻所未闻的。法治局面的形成、竞争意识的增强、英语的广泛运用、外国教育模式的采用以及许多符合外国通则的经济法律的建立不仅完善了中国的制度习俗,而且改变了中国的文化状况。 文章认为中国的一切经济成就都与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息息相关,全球化的方方面面都给中国带来进一步的成功。世界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劳动者这么迅速地提高生活水平,中国实际上成为美国和东南亚促进自由贸易与投资的盟友,而日本、印度和巴西则不太情愿接受自由贸易与投资。然而,中国也为迅速全球化承受了艰难的调整。文章分析了中国的全球化成就给邻国带来深远的影响:印度从中国那里领悟到经济开放的好处;为了跟中国竞争,在学校被灌输了厌恶外资思想的亚洲人和一贯持保护主义立场的拉美人今后必须对外资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不再一味依赖贷款。这将改变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战略,给美国公司创造更加广阔的全球机遇。同最初的恐惧恰恰相反,中国的崛起没有抢走而是推动了邻国的贸易和外资。事实上,中国近来的经济增长使日本经济突然得以振兴,使主要邻国免于衰退,甚至可能还防止了一场危险的全球经济下滑。 该报告的作者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负责人威廉· 奥韦霍尔特在向美中经济和安全检查委员会作这篇演讲时说,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动向,但依据当前的增长来推断中国将取得全球主宰地位或对美国的生活方式构成威胁是绝对错误的。跟苏联不同,推行改革政策的中国并不谋求改变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对美国来说,最好的结局是中国最终像日本那样——繁荣昌盛,有得有失。从各种迹象来看,中国正朝着这个方向迅速迈进,对此美国应当欢迎而非害怕。 在2005 年5 月北京举办的“财富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世界,“中国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为亚洲及世界各国带来合作共赢的机遇”。浦东开发开放十余年形成的万商云集、高朋满座的繁荣景象正是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最好注解。 \\\\\\\"浦东开发的决策是英明的,规划是周密的,办法是聪明的。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浦东宣布开发开放之初,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不过是一句口号。但我认为是真的。现在看来,我说对了。许多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他们不知道,中国人只要想干一件事,就一定能干成。因为你们能把资金、人力、物力集中起来办大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浦东开发过程是研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浦东奇迹》出版后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接着在国内外出版了英、德、俄、日、韩、波兰和越南等多种译本。本次再版,增加了新的内容,更新了部分图片,正如作者在再版序言中所说:“时代在前进,浦东开发的新思路和新实践也在继续探索和发展。浦东开发的‘硬成果’和‘软成果’也必然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