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烟五色中国瓷/发现中国印记丛书

陶烟五色中国瓷/发现中国印记丛书
作者: 彭晓云
出版社: 北京少儿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40
折扣购买: 陶烟五色中国瓷/发现中国印记丛书
ISBN: 978753015508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千年窑火,陶冶成器 陶瓷,具有很多其他材料难以替代的优点:它不像木 头,时间长了会逐渐*朽;也不像金属器,*到挤压会发 生变形;和现代很多化工材料相比,瓷器对身体**无害 ,而且低碳环保。也正因为它的这种耐高温、耐磨损、不 变形、健康无害的特殊性质,以及美丽、多变的造型,从 它一开始出现,便深*人们喜爱。 “陶瓷”的真相 说到“陶瓷”,你也许会立刻联想到家中的那些瓷盘 、瓷碗,也会想到墙面上绚烂多彩的瓷砖,橱窗里精致可 爱的陶瓷雕塑。没错,以上所列的这些我们身边的*常用 具,皆属于陶瓷的范畴。 虽然“陶瓷”二字常被大家挂在嘴边,但若细分起来 ,“陶”与“瓷”这两个字,其实代表着不甚相同的两种 物质。瓷器不就是与中国的英文名称一样也叫“china”的 东西吗?那么到底何为陶器?何为瓷器?而两者之间又有 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 首先介绍一下陶器。陶器是以黏土或陶土,有时掺和 一些沙砾、打碎的贝壳、植物*料等混合物为主要原料, 经过捏塑、盘泥条、轮制等方式制作成型,待其**干燥 后,置于火中,经700~1000摄氏度的温度,所烧成的一种 坚硬的器物。陶器一般质地较为粗糙,表面大都光素无釉 ,敲击时会发出“咚咚”的声音,较为沉闷。由于陶器胎 质较为疏松,胎中的气孔较大,因此它的吸水性较强,如 果储存液体,容易被器壁吸收乃至渗漏。虽然跟瓷器相比 ,陶器的实用性似乎不甚理想,但我们不应该忘记:正是 陶器的出现,帮助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进入烹饪熟 食的*加文明的状态,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促进了原 始文明的发展。 跟陶器相比,瓷器则**地解决了液体被器壁吸收、 往外渗漏的问题。它不仅胎体质地细密,表面还覆盖着一 层光滑的、如玻璃一样的“釉层”,它既能**防止液体 流失,也能够*好地保存食物。和陶器的材料不同,瓷器 主要采用瓷土或瓷石作为原料,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 温才能**烧结。由于胎体致密坚固,如果轻轻叩击,瓷 器会发出“**”的清脆响声。 历史长河中的古代陶瓷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开始出现刀耕火种这一原 始农业经营方式,我们的祖先便学会了制作简单的陶器来 汲水,储存、烹饪食物。那时候的陶器又称为原始彩陶, 表面上往往用红色、赭色、褐色、黑色等颜料绘制美丽的 图案或符号,并且每个地域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这些质朴、古拙的原始彩陶,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原始社 会的生活、生产状况,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到了商代,我国出现了*早的瓷器——原始青瓷,虽 然瓷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为后来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始青瓷的出现,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丰富物质 文化的重要表现,而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则出现在汉代 。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