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最强音/科学充电站

数码时代最强音/科学充电站
作者: 编者:冯志刚|总主编:郑军
出版社: 山西教育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2.40
折扣购买: 数码时代最强音/科学充电站
ISBN: 978754407551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三阶段:1939年之后。此阶段的前半期即20世 纪60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 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 ,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 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 。因而,出现了变焦、微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 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 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 动收缩光圈等结构。 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为第三阶段的后期 。这期间,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 135照相机、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 能达xDC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相继出现,开创了一 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这期间,光学传递 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 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 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 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变焦微距、 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 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 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 、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 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 、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贪心的人类却在期待着一种不需要胶卷的照 相机的出现。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 ,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 否都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 了美国人惯用的打赌方式来解决。于是两位富翁请来 了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来做实验。麦布里奇 把24架照相机的快门连上24根线,在极短的时间里, 使照相机依次拍下24张照片,再将这些照片一张一张 地依次按次序看下去,以便观察马儿是怎么样跃进的 。为了这一实验,麦布里奇和助手们历时六年的工夫 ,终于拍出了一套宝贵的“马跑小道”的珍贵资料, 同时也证实了科恩的“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的 预言是正确的。然而,麦布里奇的成功又向人们提出 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连续摄影的问题,因为他 用24架照相机仅仅只能拍摄奔马的一段动作,如果奔 马跑1千米长的距离,就得用成千上万架照相机,胶 卷的长度将会绕地球一周了。 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 他将感光胶片卷绕在带齿的供片盘上,在一个钟摆机 构的控制下,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 ,同时钟摆机构带动快门旋转,每当胶片停下时,快 门开启曝光。让桑将这种相机与一架望远镜相接,能 以每秒一张的速度拍下行星运动的一组照片。让桑将 其命名为摄影枪,这就是现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 P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