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融合与乡村产业空间发展

多业融合与乡村产业空间发展
作者: 潘悦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9.60
折扣购买: 多业融合与乡村产业空间发展
ISBN: 978751603584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多业融合要以做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并进作为重要载体。多业融合成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构建“以工促农、工农互惠、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抓手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兴旺”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的关键,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重点,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 我国大多数乡村受到区位条件、技术手段、资源转化能力的综合影响而陷入发展困境,表现为产业结构低效且单一、运营管理水平滞后和整体内生力不足。为此,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逆)梯度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关注资源转化、能人模式等发展理论。然而,(逆)梯度转移理论适用于城市群核心城市与支点城市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转化等理论仍停留在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循环发展层面,均缺乏对乡村产业实际发展的现实考虑。因此,如何进一步凝练、聚焦并构建可行的乡村多业融合实现路径,进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是本书的研究重点。 乡村多业融合受到产业的自然资源依附性和产业规律的双重影响。目前相关研究成果重实践总结而轻产业体系构建、重城乡产业协调而轻乡村产业内在机理研究。相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涉及的土地权属、公共支出、产业类型和运营主体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依托多业融合手段提高乡村产业附加值、加快乡村发展困境突围的研究视角尚属空白。已有乡村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耦合关系研究的技术与方法为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部分学者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比较分析和灰色关联模型可判断乡村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自然资源结构)的匹配关系;通过面板数据,运用产业区位熵、耦合关系等模型可分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用地效益的空间耦合关系;优化两者的耦合关系,需要关注乡村区位与资源禀赋下的土地资源与乡村产业重构的互动,这是优化各类乡村产业用地结构并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 多业融合是我国乡村发展困境突围的必然选择。本书论证了多业融合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全面统筹、功能系统强化的“要素产业空间功能”一体化发展思路与路径。同时,乡村多业融合发展需要乡镇政府和村级政府对现状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系统性、全局性的引导与统筹作用。由于乡村产业空间耦合关系下,单个成功的融合型产业建成必然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与集群,因此乡镇政府和村级政府在实现全域产业经济与三生空间统筹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书突破以往乡镇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时缺乏空间格局意识的局限性,兼顾空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在乡镇政府和村级政府主体认清乡村现实困境和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制定多业融合发展的乡镇产业体系,是乡镇政府有效组织乡镇产业项目工作、优化配置乡镇资源、引导乡镇脱贫发展的关键。而大多数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压力大,乡村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附力强,需要研究“产业空间”的耦合关系、不同乡镇的“产业空间”耦合模式,以及不同关系模式下的乡镇多业融合体系,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乡镇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实现项目有效落地,制定全过程路径保障策略。引导乡村产业发展与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组织工作,乡镇政府和村级政府如何有效保障乡镇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需要系统性综合评估把脉乡镇发展、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与设施配套保障、利用土地制度和运营组织激发乡镇开发建设活力三个方面的策略研究。 本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城市近郊区县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产业空间响应——以武汉市为例”(51808413)的资助。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