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宫的离合(译文纪实)

两个故宫的离合(译文纪实)
作者: [日]野岛刚 著 张惠君 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两个故宫的离合(译文纪实)
ISBN: 9787532763887

作者简介

野岛刚,1968年生,上智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作为朝日新闻外派记者长期滞留过新加坡、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其后担任东京总社政治部记者,2007年至2010年担任驻台北特派员。采访报导华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议题,目前担任朝日新闻国际编辑部副部长。长年采访和撰写有关中华文化圈的政治、外交、文化方面资讯。出版过《伊拉克战争从军记》(2003),近期作品有《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银轮巨人捷安特》。

内容简介

故宫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博物馆。 两个名称一模一样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于北京与 台北两 个地方,双方如果向对方提出商标权诉讼,也非新奇 之事。 然而“两个故宫”却互不否定彼此的存在,也没有谁 高喊“我 才是正宗的”。双方默默地使用相同的名号,展示着 雷同的中 华文明文物,肩负着同样代表“中华”的观光景点名 号,不断 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 故宫是收藏与展示中华文明的艺术品、装饰品及 图书文 献的博物馆。依据2011年5月的数据可以知道,北京 故宫博 物院(以下称北京故宫)的收藏计有一百八十万件,包 括书 画、陶瓷器及图书文献等,其中85%是清朝留下的文 物。 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以下称台北故宫)收藏品 比北京 故宫少,只有六十八万件,其中清朝留下的文物超过 九成。 两岸故宫基本收藏品的形态相当类似。1925年故 宫成立 之初它们本就是一个博物馆,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1949年故 宫的文物运到台湾而造成“两个故宫”的状态,即使 过了六十 年,两个故宫仍都固守原本的收藏原则,未曾改变。 一言以蔽之,这个收藏原则就是“集合中华文明 的精华”。 那么,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究竟哪个比较好呢? 这个有趣的话题经常在中国文物专家及爱好者之 间论战 不休。从收藏品的数量和多样性来看,北京故宫胜出 ,但从 质的角度来看,台北故宫略胜一筹。这是一般普遍的 看法。 就博物馆的建筑而言,北京故宫的展示场所是明 朝、清 朝皇帝的居所紫禁城,建筑物本身就被列入世界遗产 ;而台 北故宫就是一般的博物馆建筑,与北京不能相提并论 。紫禁城 也是北京故宫的展示品之一,从整体的优越性来看, 北京故 宫自然是当仁不让。有的台北故宫支持者毒舌批评什 么:“北 京故宫不过是个空壳子。”但这么说似乎也有些言过 其实。近 几年的收藏事业逐渐蓬勃发展,加上考古的新发现, 北京故 宫的收藏品也充实提升了不少。 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并非要论述故宫的艺术价值 ,也不 会深入探讨收藏品的优越性等问题。我的专长不在于 文化、艺 术,而在于政治、外交。通过采访的经验,我现在看 到某件 瓷器就可以猜出它大概是什么年代或哪个窑厂出品的 ,不过 到底还是门外汉。本书将以专业记者的角度与眼光, 探讨“两 个故宫”存在的原因及各自的发展。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近代史的主角,“两个故宫” 可说是这 部近代史的产物。日本引发的侵略战争衍生出后续中 国内战 的结果,因此产生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两个思维不同 的区域, 这个区隔造就了“两个故宫”。 本书最大的目的在于试图追溯这一错综复杂的过 程,探 究现在仍千变万化的故宫背后,究竟串联了什么样的 历史情 结,潜藏了多少政治领袖的思维判断。我想通过故宫 ,描绘 出政治权力与文化之深层共生结构的样貌。 有关故宫的历史,在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等地 已有诸 多故宫元老及学者写过专著或论文,记述了1925年成 立到 1949年分裂的过程,相关人士的口述历史及史料,大 致也已 挖掘得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对于1965年台北故宫在台复馆的过程 、台湾 民进党当局对于故宫的改革企图、中国大陆近年大量 搜寻并 追回文物的热潮,以及2008年台湾国民党重新执政后 两岸故 宫的密切交流等等,不仅是在日本,在中国大陆和台 湾也几 乎未有系统的介绍,这些将是本书的重点所在。 然而故宫议题的魅力根源,来自于数次奇迹似的 历史转 折,我也将在本书中借由史料、相关人士的证词、亲 身采访 等,用一定篇幅来介绍说明。 2007年至2010年,我在台湾担任报社的特派员。 我想从 位于台湾的台北故宫开始说起。 首次造访台北故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事情。 当时 我还是个大学生,参加了台湾方面举办的国际青年交 流活动, 在两周内走访了台湾各地。当时蒋经国先生已经卧病 在床, 我在欢迎宴会上曾与李登辉先生握手,犹记得第一印 象是“李 登辉是个个子很高的人”。受邀参加活动的人,多半 是来自与 台湾有交往的中南美洲、非洲、南太平洋等国家,我 与这些 鲜有机会认识的各国年轻人结为朋友。活动行程中听 到了不 少台湾的政治宣传,那一趟旅程整体来说收获不大。 在那趟不是很有收获的旅程中,我也去了台北故 宫,当 时对台北故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果事隔二十年, 采访台 北故宫成为我好奇心的发源地,这倒是我始料未及的 事。 台北故宫和市中心有点距离,位于山丘与平原交 错的“外 双溪”。博物馆背后靠着山,展馆是中国宫殿式的建 筑,穿 过漫长的入口阶梯,进入博物馆内,第一个感觉是大 厅灯光 之昏暗令人吃惊。展览室的天花板偏低,有种莫名的 压迫感。 导览员穿着的制服就像政府机关的公务员,表情动作 透露着 意兴阑珊。相较于传说中世界极品的展示品,导览员 毫无活 力的态度反而让我觉得有趣。 还记得导览员所说的一段话:“蒋介石先生考虑 到故宫文 物的安全,因此在山里面盖了故宫。山挖空了做成仓 库,就 算中共的炮弹打下来,也不会伤到文物。” 他大致是这么说的。当下我心里就有个疑问:拥 有这么 棒的展示品,为什么不能好好地陈列出来让参观者一 饱眼福 呢?现在的台北故宫在2007年重新整修后已焕然一新 ,入口 处改为透明屋顶采光,整体变得明亮通透,展览室的 气氛和 职员的应对态度也大幅改善了。 第一次到台北故宫,所知当然有限,不过后来因 为采访而 了解到一个重要的事实。我先在这里陈述一下,那就 是设立台 北故宫的目的,并非像一般博物馆那样,想要给参观 者提供启 蒙教育,而是为了保管文物而建。或者可以这么说, 与其说是 博物馆,台北故宫更像一座仓库。台北故宫不像其他 世界级的 博物馆,它过去并不重视陈列的美观及参观者的需求 。现在想 起来,这正是我第一次到台北故宫时感到疑惑的原因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