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化改革
作者简介
彭森,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工作。多次参加中央重要改革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著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上、下册)、《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报告》、《守望改革 守望法治》等著作。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46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基础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距离建成一个成熟、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差距,重点领域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要解决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了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方向及重点改革任务,并就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等作出了总体部署。2021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积极稳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再次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中央一系列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月末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是创新,其重要标志不仅体现在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上,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创新性的优化组合和跃升上。 要素市场化改革实质是突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为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道路,实现要素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优化和创新。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既要坚持依法治国,把改革创新纳入法治的轨道,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法律供给和保障,又要通过特许授权等方式,赋予试点地区在要素市场化改革相关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更多自主权,为改革创新留出空间。当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进一步释放经济体制改革红利,需要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领域系统推进,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作为改革领域的国家级智库,坚持“政治立会、改革建会、放办会、创新强会、人才兴会”发展宗旨,长期以来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大政方针,不忘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使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建立及完善作出了诸多历史性的贡献。我会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研究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一年多来积极组织会内外有关单位的资深专家展开深入研究,形成了目前的成果。当前,中央正在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中,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在市场化改革中,坚持重点聚焦在培育有活力、创造力、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方面,聚焦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聚焦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方面。希望本书的出版对新一轮改革的谋划和推进有所裨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彭森 2024 年3 月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参考读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新研究成果。 着眼于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宏阔视角,落脚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