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福建乌龙茶
作者简介
陈郁榕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国家一级高级茶叶加工师。福建乌龙茶产区各项技术大赛的仲裁委员和茶王赛的主评茶师。 1975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亚热带经济作物专业,曾担任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站站长等职务。长期从事福建乌龙茶的感官品质分析技术研究和质量管理工作,参加并主持了福建乌龙茶各类毛茶收购实物样、加工标准实物样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国家实物标准样的标准制定与换配工作。曾参与编写《评茶员》(国家职业技能教材)等著作,并撰写了《福建乌龙茶审评要点的探讨》、《细辨闽名优乌龙茶品质特征》、《乌龙茶品质各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审评技术要点》等研究论文。
内容简介
福建,是一方美丽而富饶 的热土,远古时代这里就已有 人类活动。福建地跨中亚热带 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地带,在 这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先 民早已开始种茶、制茶、饮茶。 福建最早的茶事记载可见 于福建南部地区的南安市丰州 古镇的“莲花荼襟”(“荼”为“茶” 的古体字)。古时的丰州是福建省 闽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之一。镇里有座莲花峰,其山体形 似绽放的八瓣莲花,“莲花荼襟” 的石刻就镌于莲花峰下的摩崖 上。莲花峰从山顶到山下尽是层 层叠叠的茶园,这里所产的茶, 名石亭绿。摩崖石刻“莲花荼襟” 刻于东晋太元元年(丙子,公元 376年),是福建茶事的源起。 那么建茶指的是什么呢? 建茶,古时产于福建北部的武 夷山脉一带。福建虽说在晋朝 之前就已经产出茶叶,而在中 国茶叶史上最负盛名的福建茶 应当是建州的北苑龙凤团茶。 东峰凤凰山一带是宋代北苑贡 茶的所在地,位于福建北部的 建瓯市(古称建州)。当时北苑 种茶、制茶已颇具规模,最盛时 茶作坊达1336家,产茶区也扩 展至邻近的建阳、浦城、松溪、 政和、建安(今武夷山市)等县。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常 常奔走于福建省的乌龙茶产 区。每当看到老茶区中耸立的 茶事石刻、石亭、御茶园遗址、 老茶树及有关茶税赋的石碑 时,我们的心情顿时宁静而又 安详,好像收割后的大地一片 沉默。柔风吹拂中,这些古迹酣 睡在山野苍茫的大山里:而我 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看见 了古人种茶、制茶、劳作的场 景,看到了古人为我们勾勒的这 段深远厚重的鲜活历史,我们仿 佛在与先人进行着心灵沟通。此 情此景下,我们不由地产生许多 感叹:今天的我们与古人同处一 地,而时空却相隔得如此久远: 这无法触摸的时间是那么厚 重,推也推不开,凿也凿不透。 我们只有绵绵的思绪和情感。 福建宋朝北苑贡茶是历朝 历代最讲究的,贡茶采造不计成 本,压制的龙凤饼之精巧几乎达 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当今仍效 仿不及,挖掘不尽:其品种花样 繁多,产品的华丽与奢侈更难以 复加。茶树与泥土为伍。可先民 们将茶树上一片小小的绿叶的 自然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 见其制作工艺是何等精湛。 斗茶、饮茶之风最盛也是 在宋朝。就茶叶地位而言,这 时已不是把茶作为一般饮料, 而是把饮茶当作一种风气,一 种时尚,一种典雅的艺术。这 一时期,以茶为题材的故事、 茶诗、茶歌、茶学专著非常之 多,我们可以想象当初北苑贡 茶盛行时的丰饶繁荣岁月。这 些遗迹传递了几千年,她们拥 挤在一起,使得古迹失去了清 晰的轮廓。然而,她们载负着 先民的智慧,同时又给后人留 下了厚重的积淀和记忆。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