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要事日记(1958-1938)(精)/西方文献中的近代广州

沙面要事日记(1958-1938)(精)/西方文献中的近代广州
作者: 编者:(英)哈罗德·斯特普尔斯-史密斯|责编:揭莉琳//林菁//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02
折扣购买: 沙面要事日记(1958-1938)(精)/西方文献中的近代广州
ISBN: 978753608902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广州花园基金 由于广州花园基金 (Canton Garden Fund) 出现在商馆区时期,而且 这个名词将会在本书的后 续内容中被频繁提及,因 此,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它 的历史起源,我认为应该 还是很合适的。 1720年,康熙皇帝向13 位广州商人颁发牌照,允 许他们与外国人通商,前 提是他们要担保这些外国 人在中国的国土上行为检 点,保证这些外国人会缴 纳关税和其他税费。 这13位广州商人很快就 在珠江边的陆地上建起了 13家商馆。在人们的心目 中,这片区域不属于广州 市区,因为它超出了主城 墙的范围。 这13家用于通商和居住 的商馆所在地被中国人称 为“十三行”,这批受到优待 的广州商人被钦定为行商 。行商们将商馆及其院子 出租给不同的外国人。大 清帝国的律例对这些外国 人的日常生活做出了非常 严格的限制,禁止他们越 商馆区半步。 威廉·亨特的《广州番鬼 录》中,就有关于那个时 代生活的有趣描述。不过 ,为了使商馆区的位置和 占地形象化,在这里可能 有必要提及一下存留至今 的某些地标,即十三行附 近的街巷名称。 商馆区大概就在如今省 港澳轮船公司码头的位置 ,不过稍稍深入陆地一点 ,因为当时的河岸还在如 今大新公司大楼的后面。 商馆区南面珠江,东临西 濠涌;这条河涌在过去的 十年间被填平,变成了现 在的太平路。商馆区的东 西边界相距大约1000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