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世界的历史(Ⅱ文明的分化)

我们世界的历史(Ⅱ文明的分化)
作者: (英)J.M.罗伯茨|译者:陈恒//黄公夏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46.50
折扣价: 29.80
折扣购买: 我们世界的历史(Ⅱ文明的分化)
ISBN: 9787547312797

作者简介

J.M罗伯茨:杰出的历史学家,1928年出生于英国巴斯,曾求学于牛津大学。是珀内尔《20世纪世界史》的主编,多部历史著作包括《西方的胜利》一书成为英国BBC电视系列节目的蓝本。主持编写了《牛津世界近代史简史》和《新牛津英国史》两部丛书。*新著作:《欧洲史》。

内容简介

第3章 拜占庭及其势力范围 公元1453年,距查士丁尼去世大约有900年,君 士坦丁堡被一支非基督教军队攻陷。“此前、此后, 都不会有*可怕的事件”,一名希腊文士如此写道。 这确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出乎所有西方人的意料, 整个基督教世界为之震动。灭亡的不只是一个**, 而是罗马帝国本身。地中海古典文明的直系传承*终 就此中断。对此,或许鲜有人能像文学痴迷者那样看 得如此深刻,把它视为希腊人攻陷特洛伊迟来的报应 ;但这依然是一份两千年传统的终结。就算排除古希 腊和希腊化的非基督教文明时代,长达千年的基督教 帝国拜占庭本身也是显赫的存在,其消逝足以产生地 震般的冲击。 有某些主题,在开始讲述之前先透露故事的结尾 会*好,而拜占庭就是其中之一。即便在衰亡阶段, 拜占庭的威名和传统也让外来者震惊,他们能从中感 受到一个帝国沉甸甸的过去。直至没落时,其皇帝都 自称为奥古斯都,臣民以“罗马人”自居。千百年来 ,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伟大的基督教教堂,而它 所供奉的正教信仰让步于宗教多元化的需要也越来越 少,因为原本棘手的省份被伊斯兰文明一一吞并。虽 然从回溯视角很容易看出该帝国必然走向衰败的趋势 ,但身处其中的人并不如此看待。无论出于有意还是 无意,他们认为这个帝国具有惊人的进化能力。拜占 庭是保守传统的伟大成就,熬过多次危如累卵的险境 ,尽管历经重大变革,其外在几乎到*后一刻都保持 着古代的风范。 纵然如此,一千年的时光给东西方都带来了巨大 的动荡;历史作用于拜占庭,改变了其传统中的若干 元素,压制了另一些元素,还抹去了一些元素。于是 ,帝国末期与查士丁尼时代差别很大,但始终没有完 全脱离原貌。古代和拜占庭之间没有清晰的界线。君 士坦丁之前,帝国的重心就开始向东转移;当以他命 名的城市成为世界帝国的王座时,拜占庭已俨然继承 了罗马帝国的野心和自负。皇帝一职尤其鲜明地表明 了进化与保守是如何结为一体的。皇帝是全人类的世 俗统治者,这一理论在公元800年以前都没有受到正 式的挑战。同年,一名西方君主在罗马得到“皇帝” 的欢呼;不管东方对这一新政权的确切状况作何感想 和言论,拜占庭帝王的***终究遭到了挑战。但 拜占庭依旧怀有统治整个世界的幻想;其帝位代代相 传,皇帝威仪万千,使世人畏服。他们理论上仍由元 老院、军队和人民选出,但多少具有一定的专制权力 。虽然任何一位皇帝实际权力的大小要取决于登基时 的现实状况(有时王朝传代还会因外界压力而中断), 但他是独裁者(autocrat),拥有西方帝王从未享有的 地位。对法律原则和官僚既得利益的尊重也许会限制 皇帝的行动意愿,可他在理论上始终至高无上。** 各大部门的首脑唯他一人是瞻。皇帝的莫大**解释 了拜占庭政治高度聚焦于帝国宫廷的原因,因为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