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32年?) 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出生于幕僚之家,少年随父游宦读书,十九岁入幕,此后流转于全国各地做幕僚。中年曾经商、卖画度日。沈复好山水,工诗画,长于散文。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为后世推崇,流传至今。 【译者简介】 安公子 本名安然,作家、诗人,职业命理师。得到APP“听书”栏目优秀作者,解读有《浮生六记》《喧哗与骚动》等作品。安公子对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文字带有古典韵味,简洁、优美、淡雅,被《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评价为“有一种难以复制的优雅”。出版有《我的自由式》《听爱》《壹步御光年》等。
内容简介
卷二 闲情记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 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吴俗呼阳曰卵),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 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 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 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次取杜鹃,虽无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以芸惜枝怜叶,不忍畅剪,故难成树。其他盆玩皆然。 惟每年篱东菊绽,秋兴成癖,喜摘插瓶,不爱盆玩。非盆玩不足观,以家无园圃,不能自植,货于市者,俱丛杂无致,故不取耳。 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 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乱,梗取不强。用针宜藏,针长宁断之,毋令针针露梗,所谓“瓶口宜清”也。 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则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 几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为上;若中高两低,后高前低,成排对列,又犯俗所谓“锦灰堆”矣。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 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宜偏斜取势,不可居中;更宜枝疏叶清,不可拥挤。然后加水,用碗沙少许掩铜片,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觅,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技,以疏瘦古怪为佳。 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方免背叶侧花之患。 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 折梗打曲之法,锯其梗之半而嵌以砖石。则直者曲矣,如患梗倒, 敲一二钉以管之。 即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或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 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势,听其叶侧,一年后枝叶自能向上, 如树树直栽,即难取势矣。 至剪裁盆树,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一枝一节,七枝到顶,或九枝到顶。枝忌对节如肩臂,节忌臃肿如鹤膝。须盘旋出枝,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赤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后 直出,有名双起、三起者,一根而起两三树也。如根无爪形,便成插树,故不取。 然一树剪成,至少得三四十年。余生平仅见吾乡万翁名彩章者, 一生剪成数树。又在扬州商家见有虞山游客携送黄杨、翠柏各一盆, 惜乎明珠暗投,余未见其可也。 若留枝盘如宝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点缀盆中花石, 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 种水仙无灵璧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盘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 如石菖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 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以老莲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 俟雏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捣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译文】 回想我幼年的时候,我睁着眼睛直视太阳,能够观察其中细微。每当看到微小细碎之物,一定仔细查看它的纹理,所以,往往获得事物之外的趣味。夏天蚊子声音如雷,我暗自把它们想象成在空中飞舞的鹤群,当心里这样想时,蚊子就真的变成了成百上千只鹤。我扬着头观看,脖子都僵硬了。 又或者把蚊子留在蚊帐中,缓缓地喷一口烟,让它们在烟雾中冲锋飞鸣。我把它们看成青云中的白鹤,它们就真的变成了鹤在云端鸣叫,让人愉快称赞。 在泥土墙凸凹不平的地方,或者在花台上小草丛生之地,我常常蹲下身子,让眼睛与平台保持同一水平,凝神细看,把丛生的野草当成森林,把昆虫和蚂蚁看成走兽,把凸起的土砾看作山丘,凹陷作为深沟,在其间神游,而怡然自得。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虫在草叶间争斗,看得正起劲时,突然有庞然大物,排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伸,把两只虫吞进口中。 我当时年幼,正看得出神,遇到这一幕,不禁被吓得惊声尖叫, 恐惧万分。等神魂安定下来,我把癞蛤蟆捉住,鞭打了几十下,然后把它赶往别的院子里去了。 成年后,想这件事,两只虫子争斗,大概是一方求偶交配,另外一方不依从的缘故。古语道“奸近杀”,昆虫也是这样吗? 我因为贪迷这些事,生殖器曾被蚯蚓啜伤,肿得都不能小便。于是就找鸭子来吞吸祛毒,婢女不小心松手,鸭子突然抬头做出吞咬的动作,吓得我大哭,这事流传开来,成为笑柄。这些都是我幼年时的闲情故事。 年龄渐长,喜欢花草成了我的癖好,爱好修剪盆景。自从认识张兰坡,我才真正懂得剪枝养苗的盆景之道。花草中,以兰为天下第一,因为它的幽香和雅致。但是论花瓣品相,能进入花谱的,更是不太多。 兰坡临终时,赠给我一盆荷瓣素心春兰,兰形肩平心阔,茎细瓣净,是能够收入花谱的品类。我把它当成玉璧一般的宝贝。我外出做幕僚时,芸为它浇水,它的花叶长得很是茂盛。不到两年,有一天, 它突然枯死。挖出来看它的根,都是洁白如玉,而且芽苞也是生机勃勃。开始时,觉得不可思议,以为自己没有福气消受它,只是深深叹息而已。后来才听说,有人想分枝去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就用开水浇灌,杀死了它。从此之后,我发誓再也不养兰花。 兰花之外,我还喜爱杜鹃,它的花虽然没有香气,但是可以盛开长久,而且花枝也容易剪裁。但是,芸珍惜枝叶,舍不得放开手脚裁剪,所以,杜鹃也难以长成树。其他盆景也是如此。 每年秋天,篱边菊花盛开,我们兴致勃发,万分喜爱。 我喜欢摘花插瓶,不喜欢养在盆中。不是因为盆养不够好看,而是因为家中没有园圃,不能种植。集市上购买的,往往是丛杂一起, 没有韵致,所以不可取。 瓶中插花,数量宜单数,不宜双数。每瓶只插一种花色,不用两种颜色。瓶子也用瓶口阔大的,而不用瓶口窄小的,瓶口阔大,花枝能自由舒展,不受拘束。从五枝、七枝花,到三四十枝花,一定要从瓶口中让一丛耸起,以不松散、不拥挤、不靠着瓶口为最好,这就是所谓的“起把宜紧”。插花或者亭亭玉立,或者飞舞横斜。花朵取参差错乱,夹杂花蕊,以免有游离在外而不协调的毛病。叶子选取不杂乱,枝梗宜选取不僵硬的。连接固定的针一定要藏起来,针太长,宁可截断,也不能让针露出梗外,这就是所谓的“瓶口宜清”。 根据桌子的大小,一桌放三瓶到七瓶,太多则难以看出主次,就像市井之家的菊花屏风了。几案高低,从三四寸到两尺五六寸,一定要参差高低,互相映衬,气势上相连贯最好。如果中间高,两边低, 或者后高前低,或者成排成对排列,就犯了俗话说的“锦灰堆”。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插花人心中领悟并构绘其美即可。 如果用盆、碗、盘、笔洗之类器物插花,用漂青、松香、榆皮、面, 和着油,加上稻草灰熬成胶,再在铜片上串上钉子,钉尖向上,用火化开和好的胶,把铜牌粘在容器内的底部。待胶冷却后,将插的花用铁丝扎成一束,插在器物内的钉子上。花束宜偏斜,显得有形势,不可居中,最好枝条疏朗,叶片清俊,不要太拥挤。然后,再在器物中加水,用少许沙子掩盖住铜片,让观赏的人以为插花就是生长在器物内的才是最妙。 如果用木本的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每一款都亲自去寻找, 请人攀折又往往不合心意),一定先拿在手中,横着、斜着,看看它的形势,再反转过来,选取姿态;看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朗俊秀古怪的为最好;再考虑枝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中,免去叶 片翻转、花朵侧偏的烦恼。 如果一枝插花到手,先选定梗直的插入瓶中,必然会导致枝条散乱,而花梗僵直,花在旁侧,叶片翻卷,既难取用它的姿态,更没有韵致可言了。 应对枝梗弯折之法:锯掉枝梗的一半,再嵌上砖石,就让弯曲的变直了。如果担心枝梗偏倒,可以敲进一两个钉子固定它,如枫树、竹枝、乱草、荆棘,都可以这样做。 或者用一枝绿竹,再配上长有几粒果实的一枝枸杞,几茎细草, 伴有两枝荆棘,如果配合得宜,则有超脱俗世的趣味。 如果新栽的花木,不妨让树干歪斜,取用形势,任由它的叶子在旁侧生长,一年后,枝叶自己就能向上。如果每棵树都笔直地栽种, 则难以有可取的形势了。 至于盆树的修剪,先选取露根如鸡爪的一类,从左到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一枝一节,七枝到顶,或者九枝到顶。枝干忌讳对节如肩膀,节切忌臃肿如鹤膝。枝节一定要盘旋出枝,不要只留下左右两侧的枝条,以避免枝干“赤胸露背”的毛病,也要避免前后僵硬地支出来。 有名叫“双起”“三起”的,就是一条根上,起两株或者三株枝干。如果根没有爪形,就成了插在盆中的树,所以不能选用。其实,一棵盆景树的修剪完成,至少需要三四十年。我平生所见的,只有同乡万彩章老先生,一生中修剪成数棵盆景。我又在扬州一位商人家中,见到虞山来的客人携来送给商人的黄杨、翠柏各一盆,可惜,明珠暗投, 我并没有见到它们被主人所珍视。 如果留存的枝盘如同宝塔一般,或者把枝条扎得如同蚯蚓一样弯曲,就变得匠气了。 点缀花盆中的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让人凝神入化境。再加上一杯清茶,神思化游其间,这样的盆景才可以进入书房内赏玩。 种水仙,如果没有灵璧石,我尝试过用带有石头韵味的木炭替代。黄芽菜心,洁白如玉,选取大小不一的五支或七支,用沙土在长方形的盘内培植,用炭代替石头,黑白分明,颇有意味。用类似的方法来做盆景,有着无穷的趣味,难以一一举例。如石菖蒲的种子,用冷米汤一起含在口中,咀嚼过后喷在木炭上,放置在阴湿的地方,能长出细小的菖蒲,然后随意移养盆碗中,绿茸茸的,招人喜爱。 把老莲子的两头磨薄,放入鸡蛋壳中,与鸡蛋一起让母鸡孵化, 等小鸡孵出后,取出来,用陈年的燕巢泥,按十比二的比例,加上天门冬,捣烂、拌匀,种植在小容器内,再浇灌上河水,晒早上的太阳。长成之后,开出的荷花,大如酒杯,叶子却只有碗口大小,亭亭玉立, 很是可爱。 ★《浮生六记》是一部因内容美与情感真而流传百年的文学经典; ★《浮生六记》是传记、是生活札记、是游记,缠绵,哀婉,一言难蔽之,既可反复品读,也适合摘选片段欣赏,不同的人会从中读出不同的感情与人生况味; ★本书以枫霜社民国十三年(1924)版《浮生六记》为底本,以初次刊印本“独悟庵丛钞”本参校,又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本进行参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