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物语

成都物语
作者: 肖平
出版社: 成都时代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0.70
折扣购买: 成都物语
ISBN: 978754641615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锦江** 成都历来是一座与水关系十分密切的城市,可以 说,成都文化的某些方面是由水流孕育而成的,这是 一座在水边长大的城市。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府河和南河(习惯合称“府南河”,现已正名为 “锦江”)的壅塞变窄,一种贯穿成都历史的“濒水 文化”衰落了,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所描绘的成都水文化场景眼看着就要成为 遥远的*响。在此情形下,成都市**于1992年投资 27亿元人民币对府南河进行了综合整治——它表面上 看起来是一项环境治理工程,但实际上却是一项关于 一座城市文化脉络延伸和复苏的伟大工程;从1998年 到2000年,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相继获得了联合国所 颁发的“人居奖”“地方**奖”“*佳范例奖”三 项**大奖。 河边漫步 我在成都曾经搬过两次家,搬来搬去还是住到了 府南河(锦江)边上,这种多少有些巧合的居址选择 标准到底是偶然还是刻意的呢?开始的时候,我以为 这是偶然的,但是后来我知道这是命中注定的选择, 就像吸烟的人会不自觉地往烟摊上挪步一样,我总是 盼望着看到粼粼的波光,听见流水的淙淙声,闻到潮 湿清新的空气,可以说我是一个有“恋水”情结的人 。 **个居址是在东风大桥附近,府河蜿蜒着从猛 追湾流向合江亭,我常常在晚饭后携同妻子到河边散 步。那时候沿河的居民会云集在府河**;尤其是夏 天,大家衣着随意在河边消夏,感*河流在酷热的夏 季带给人的清凉,感*河流对城市燥热的气氛和僵硬 建筑的消解与软化。我像一个忠贞的**每天赶去跟 府河相会哪**没去心中便怅然若失。走在府河边, 心如止水,身上的汗随着河风的缓慢吹拂很快收敛; 关键的一点是,在府河边上看见的人令我欢喜,因为 他们的表情都很自在、闲适、喜悦、轻松,而在热闹 的城市中心,行人的表情都是仓促的、焦急的,眼睛 里滚动着各种难以琢磨的**,这让我觉得城市生活 过于沉闷和劳累了。 府河对于我的身心是如此重要,就像大慈寺曾经 让我体会到的悲悯、宽容、喜悦和平实一样,我对这 条河流一直心怀感激,因为它让我学会安静、缓慢和 沉稳。 有一段时间,我呆在家里写作,写得头晕眼花身 体疲乏的时候,就会跑到府河边上去,沿着栽满绿树 和洒满阳光的河堤快步疾走。这种带有调节身心和活 跃思维的“漫步”,我是紧贴着河边的石栏进行的。 我在*靠近河水的地方大步流星朝前走,感觉自己是 一艘船,脸上有河风轻轻拂面,鼻腔里灌满了氤氲的 水汽和来自于泥沙石的好闻的气味。 我的第二个居址是选择在靠近武侯祠的彩虹桥, 换句话说,我从成都的东门搬到了南门,跟“两江抱 城”的另一条江——南河——相依为邻了。跟府河相 比,我*喜欢南河,因为南河的水质*清亮,河道也 *宽阔。 刚刚搬家过去的那**,我跑到彩虹桥头傻站了 许久。当看见彩虹桥弧形的身影静静地倒映在南河粼 粼的波光中的时候,我感到这个新家**诗意、** 美好和安逸,然后我就沿着南河的北岸朝百花潭方向 走。在彩虹桥头,有一个长满了银杏树和腊梅花的“ 银杏园”,园子里有一个露天茶馆,很多人坐在那儿 喝茶看水,享*着“南河香茶”的滋味。 沿着河堤走到一棵巨大的古树下,在那儿看见一 幅用镜框镶嵌的老照片,凑上去一看,才知道这儿曾 经是**的“笮桥”所在地。这是成都历史*悠久的 一座老桥之一,桥身用竹制成。虽然现在笮桥已经被 一座水泥拱桥所代替,但眼前的这棵树却隐隐约约透 露出当时的消息。(P0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