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624/17/20240624170015676.jpg)
出版社: 经济日报
原售价: 62.00
折扣价: 44.02
折扣购买: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ISBN: 97875196134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我们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高校教育中融入 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提高高校学生的品德修养,也是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创新 功能的重要抓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实践的前提。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 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 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 导纲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时,高校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守马克 思主义魂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以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二是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守中华文化立 场,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和文化基因传承,使大学 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三是坚定历史自 信、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四是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文化传承创新”教育功能,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通识教 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 “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 一是中华传统思想理念,主要包括仁民爱物、民胞物与 的仁爱理念,安民富民、忧民乐民的民本理念,诚实守 信、恪守承诺的诚信理念,政者正也、崇仁重义的正义 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天下为公、天 下一家的大同理念。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主要包括精忠 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 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敬业乐群、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利他精神。三是中华人文精神 ,主要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求同存 异、和而不同,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俭约自守、中和 泰和,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居安思危、忧国忧民,革 故鼎新、与时俱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理论发展的 动力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只有通过生动 的教育实践才能具有强大的现实力量。高校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三条:第一条路径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教育,包括成立国学院等教学和研 究机构,招收国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培养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专门人才;第二条路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 育,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教育、中华传统艺术教育、 中华传统体育教育等方式;第三条路径是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融入式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 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之中,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文化 自信。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有实践路径, 还要构建长效机制。高校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内容机制、实践机制、主体机制、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来 构建长效机制。因此,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角度来 研究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价值、现状问题 、原则内容和方法路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 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