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男教师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幼儿园男教师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张葵,陈志斌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86
折扣购买: 幼儿园男教师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ISBN: 9787568084130

作者简介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书记、园长。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9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聘为湖北省第八届督学,湖北省“国培计划”授课专家。曾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奖,编著多部学前教育指导丛书。武汉市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发起者,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路径研究”课题负责人。

内容简介

一、幼儿园男教师及其专业发展研究的意义 (一)幼儿园男教师 1.幼儿园男教师的概念 要界定幼儿园男教师,首先要先界定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指从事学前教育活动的工作者,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研究中的幼儿园男教师是指在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经过培训、在幼儿园承担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班级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男性幼儿教师,在本研究中也包含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男性幼儿教师。 2.幼儿园男教师的现状 幼儿园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性别结构构成会对幼儿园教育的整体质量乃至幼儿的终身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幼儿园教师配备现状来看,幼儿园男教师在整个幼儿教师群体中所占比例较低。2020 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为5198165人,专任教师总数为2913426人,其中男性教职工总数为395636人,所占比例为7.61%;男性专任教师总数为64817人,所占比例为 2.22%。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园教师性别倾斜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女性的天下,幼儿园里的男教师则是凤毛麟角。 因此,幼儿园男教师这一角色也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幼儿园男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提出、男教师的优势以及男教师的生存现状,对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却很少,且大部分集中在现状研究上,提出的问题和策略针对性不足,较少对男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历程、阶段、路径和维度来进行分析。 为此,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以幼儿园男教师为对象进行研究,以便解释男幼师专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 3.幼儿园男教师存在的意义及价值 庞丽娟在 《儿童发展指导》中提到“在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成人的作用是‘父母式’的教养,即使教师也应该提供类似父母的形象。父母的形象是分别由不同性别的人承担的。”所以幼儿园男女教师应维持适当的比例,才能更好地为幼儿的教育服务,男教师在幼儿教育阶段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幼儿园男教师能够优化幼儿园师资结构和工作管理。进入幼儿园看到的基本是清一色的女教师,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突显。幼儿园男教师的加入不仅会给幼儿园带来活力,而且适度地引进幼儿园男教师将促进幼教师资队伍的健康成长,缓解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现状。同时,男女教师也会因各自在行为、心理上的性别优势,在工作中互补互助,互相促进,更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男教师加入幼儿园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可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管理,促进幼儿园事业的发展。幼儿园能够借助男性特有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把握和确定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建议,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另一方面,幼儿园男教师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要使幼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就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创造各种条件,运用多种方法、途径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科学合理的教育培养。而幼儿园男教师的加入,能够进一步优化幼儿的受教育环境,增加幼儿教育活力。并且男性所特有的性别和性格特征,能够增强幼儿的性别意识,学会区分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使幼儿正确定位性别角色,促进幼儿园性别和性格的养成教育,尤其在男幼儿的性别、性格特征认知和培养方面影响更大。 1.幼儿园需要男教师,更需要富有个性、专业并全面发展的男教师。本书呈现出幼儿园男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反思上的独特思维模式,“知与行”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演绎出了幼儿园男教师们生动的教育教学历程。 2.20余篇幼儿园男教师精彩课例分析,多视角融合,深入系统展示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