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问连岳7](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111/16/20220111164053543.jpg)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我爱问连岳7
ISBN: 9787544788366
连岳,先后在《南方周末》《外滩画报》《上海壹周》等媒体开设专栏。个人职业经历丰富,当过记者、教师,做过检察官。2013年创办“连岳”公众号,影响百万读者。出版有“我爱问连岳”“我和连岳一起成长”“下周很重要”系列作品。
《所谓体面》 连叔: 我想问下考研的必要性有多大?我弟弟是普通院校本科毕业,今年考研失败了,现在很沮丧。爸爸想让弟弟接着考研,希望他以后能有份轻松又体面的工作(我们是个普通家庭)。请连叔指点迷津,感激不尽! *** 普通家庭消费得起研究生教育,这是时代富裕的表现之一。研究生教育总体来说比较昂贵,金钱付出不少,时间成本更大。几年之后,有人相较于本科生,收入没有更高,机会没有更多,失望和怨恨就难免了。 普通家庭,与更富裕的家庭相比较,匮乏感强烈一些,迫切希望孩子通过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带领家庭往上走。极端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凤凰男”,飞出村子的那个会读书的孩子,他进城以后就不只属于他自己,而是要肩负为全家人、全村人提升档次的使命。而没人承担得起这个使命,最后大家都非常不愉快,这是理想与现实完全不可调和的结果。 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处境比凤凰男好一些,但是如果他们的认知出了问题,脱离了现实,最后的不愉快,也是一样。研究生毕业后,就有一份“轻松又体面”的工作,就是最典型的认知错误。在这种错误的指导下,财力、智力明显不足的人,拼命搞了个研究生文凭,结果可能连工作都没有。然后他们又认为,有个博士文凭应该可以“轻松又体面”,考上公务员应该可以“轻松又体面”,在读书、考试的路上走到黑。每次考试成功,“轻松又体面”都没有出现,于是他们就觉得有个针对自己的阴谋。寒门啊,阶层啊,不公不义啊,这些字眼就特别能够打动他。 你追求世上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实现? 如何过上体面的生活?两个条件:一、 不缺钱;二、 品格与才能受人尊重。这两个条件都需要艰苦修炼才能得到。有文凭不是充分条件(有文凭就必然有体面),甚至连必要条件(有文凭或许有体面)都不是。 在知识社会,上大学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轻视大学自然是无知。而在大学教育充分供给的社会,文凭不难得到,有时间磨,总会有大学给你一纸证书。你若有钱有势,学历可以做得非常漂亮,太把学历当回事,也过于天真。 普通家庭最容易犯的策略性错误,就是以为他们之上的阶层,是不劳而获的—“轻松又体面”。自己也奔着不劳而获去,还没出发,气质已经猥琐,离体面又更远一些。就像普通人以为皇帝很舒服,为所欲为,想杀谁就杀谁。碰上几个想青史留名的愤青谏臣,皇帝做什么、对不对,他都骂一通;不砍他,自己难受,砍他,正合他意。而皇帝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杀得你死我活。这些可怕的事情,在普通家庭里,还少一些吧。 普通家庭辛苦,其中的聪明人可以悟得出,每一个阶层,都有其辛苦。人性是相通的,任何好东西背后,都是激烈的竞争。体面是好东西里的好东西,怎么可能一纸证书就给了你?人往上走,有更高的学历,更大的力量,并不是为了躺倒休息,而是换一批水准更高的竞争者,不可能轻松。 辛苦而体面,这种人生是有的。去追求它吧。 《发财之前,先要完成定位问题》 连哥: 我29岁,小城市中专老师,工资低,周末兼职辅导初中数学。比较辛苦,没休息时间,兼职收入差不多能赶上正职收入。但感觉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兼职不稳定。想更进一步,就得对正职下功夫,需要各种考证、评职称,还需要考研。我是本科学历,在教育系统,这个学历很低;好在是985院校,所以暂时还能勉强撑住。人的精力有限,继续做兼职,正职就搞不好;不做兼职去考证考研,就缺钱,生活质量会降低。我现在学习劲头和脑子,各方面都不如学生时代。求连哥指点,接下来,我该专注兼职,还是专注提升学历,积累证书? *** 自己创业,辛苦、不稳定,但收入见长;学校这种的体制内工作,稳定、长久,是人生保障。这位老师的想法可能代表了绝大多数在这两者中摇摆的人。这种取舍很难,很多人一生都没有了断。同时兼顾的可能性在降低,一是时间精力不允许,把两件事同时做好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极小;二是体制内工作越来越难揩油,基本禁止兼职。我看一些国企的考核指标,比私企还严格。 取舍是必须的,一仆二主的日子无法继续。 取舍主要是在思维上想清楚,不然的话,只在身体上做了取舍,痛苦仍然是双份的。你创业辛苦时,就想着可以去体制内混一混;你在体制内,不那么如意,手头有时比较紧,又以为自己创业可以发财。你老梦想着自己在另一领域是天才。这是取舍之前定位不清楚的后果。 你的定位是什么?定位清楚了,就容易聚焦,就不会摇摆,怨气也小。 人有两种工作状态,一是雇用他人,自我雇用,你是雇主;二是被他人雇用,你是雇员。体制内工作属于后一种,只不过雇主特殊,是政府。 被人雇用,一生的总收入大致可以算出来,仔细经营,不犯大的错误,中等生活水准是有的。即使是在一线城市,也能有套房子(还可以不停置换升级),无法多奢侈,但人格建设得好,顾家、宽容、温和,则获得幸福生活也是大概率事件。 你如果想发大财,人生定位是财务自由,只能当雇主,雇用自己,或者雇用更多人。这是有数据支持的规律,再多苦头也得吃。 德国在财富理论领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沃尔夫冈 ? 劳特巴赫调查了中产阶层(中位数净值为 16 万欧元)、富裕人士(75 万欧 元)、高 净 值 人 士(340 万 欧 元)、德 国 最 富 有 的 100 人(15 亿欧元)以及全世界最富有的 100 人(105 亿欧元)后发现,德国64.5% 的富人是企业家。“实证研究表明,只有那些自雇人士才能获得财富。没有多少证据证明财富能通过为雇主工作来创造。”德国最富有的一百人和世界最富有的一百人当中,95% 以上都是企业家。 劳特巴赫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家精神是创造巨额财富的必要前提。” 一个人既要体制的好处,又要市场的好处,定位都不准,显然不可能有企业家精神,连职业的忠诚度都没有,即使能捞到一点蝇头小利,人家也评价你气质猥琐,并非没有成本。 企业家精神,只能从完全的自我负责开始。 成年人遭遇 “人生大考”,才发觉自己其实根本还是个“小学生”!?书本外的知识更影响人生幸福度,这些课不补,可能纠结迷惘坐失时机,或在反复试错中偏离轨道……早一点遇到好老师,少走弯路,免去多少苦恼! “我爱问连岳”系列火热连载近二十年,帮助青年人跨越错误思维陷阱,致力于让你我成为更好的自己;针对人人都会遇到的重大抉择,给出思路和方法,可参考、易操作,终生受益。 也许你正为求职、考研或留学而千头万绪,为“考公”而破釜沉舟;也许你无数次涌起辞职冲动,看不到坚持的意义;或许你正消极应付长辈催婚;或为家务事、财务压力身心俱疲,为子女教育焦头烂额;又或面对一段感情左右摇摆,身心状态亮起红灯…… 人生有那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何必独自烦恼,不妨来和连岳一起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