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学
作者简介
威廉·诺德豪斯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任耶鲁大学荣誉讲席——斯特林经济学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美国有影响的50位经济学家”之一,全球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分析师。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1967年在麻省理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主要著作有:《气候赌场》《平衡问题》《管理全球共同体》《变暖的世界》等。
内容简介
绿色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增长的起源 一个多世纪以前,关于林业的著作就引起了对可持续性的关注与担忧。一种想法是,应该对森林进行管理,使之能够提供最大的可持续产量,也就是能够持续最大化木材采收量。 可持续性的概念始于森林,但现已扩展到其他自然资源。其他部门包括: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能源、非燃料矿物和土壤;渔业和含水层等可再生资源;重要的环境资源,如清洁的空气和水、遗传物质的储备以及我们现在的气候。 可持续增长的概念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即布伦特兰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大自然是丰饶的,但它也是脆弱和精巧平衡的。在这之中存在一些阈值,一旦越过就会危及系统的完整性。但如今,我们已经接近了许多这样的阈值;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危及地球上生物存活的风险。 该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报告的结论是:“环境(恶化)的趋势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地球,正威胁着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的生命。” 可持续性的经济学解释 我们如何将可持续性的概念纳入经济学框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增长理论的先驱罗伯特·索洛对可持续性进行了颇有启发意义的分析。索洛的方法是将可持续性视为代际平等主义的一种形式,正如他说的:我认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是让每一代人都能拥有至少同其前辈一样的福利水平。可持续性所施加的责任并不是遗赠给后代一些特定的事物,而是给予他们能达到至少和我们同样生活水平,并以相同方式照顾其下一代的一切必要之物。我们不应该消耗属于全人类的最广泛意义上的资本。 换句话说,可持续性意味着我们这一代人可以消耗我们自然获得的和后天生产的禀赋,但要保证未来的世代也能享受至少和我们这一代一样好的生活水平。 索洛的可持续性标准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生活水平?第二,未来世代比现在更好的前景在哪里?第三,对未来福祉的主要威胁是什么?特别地,它们主要是来自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退化还是来自其他方面? 第一个问题关乎我们实际上维持的是什么。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认为,恰当的视角是个人期待和享受的消费水平,或者哲学家们所谓的“个人主义视角”。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偏好来代替一般人的偏好。相反,对社会状况的评判应该基于社会成员对它们的评价。 此外,应当从更广义的角度解释消费,它不仅应该包括食物、住所等一般项目,还应该包括服务和无形资产,如文化、休闲和徒步旅行。一些广义的消费项目,如远足,被传统的国民产出衡量方法忽略了,因为它们发生在市场之外。此外,上述标准衡量方法还存在一些重大缺陷,例如忽略健康状况和许多无形投资。但是,不得不承认,对国民产出的标准衡量方法中包含的项目是重要的,并且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衡量,因而,这种标准衡量方法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客观的生活水平衡量方法。 关于第二个问题,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前景如何,可以从经济史中找到线索。据经济史学家估计,自1900年以来,全球人均实际产出的年增长率约为22%。在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的急剧衰退之前,过去20年的全球增长速度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只有出现重大中断,增长才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转为负增长。诚然,在新冠疫情期间,世界经济无疑受到了冲击。但专家预测,在持续的低迷之后,经济最终将恢复到正常的增长率(尽管可能需要很多年)。 未来的前景如何?由彼得·克里斯滕森领导的一组经济学家使用两种方法估算了到2100年GDP预期增长率:一种方法是统计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针对专家的调查。根据这两种方法的估算,21世纪全球人均产出年增长率略高于2%。该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这两种预测虽然从方法上讲完全不同,但对未来增长的预测惊人地相似。所以对第二个问题的总结是,用生活水平的标准衡量,未来世代似乎会比当前世代过得更好。 第三,未来生活水平下降的可能性有多大?这将是对雅各布斯所称的可持续性“最低限度”测试的一个回应,该测试指的是潜在的灾难性衰退。在克里斯滕森的研究中,受访的专家们估计,到2100年增长率为负(也即2100年的人们生活状况比2010年的人们更糟)的可能性约为5%,而统计方法预测得出的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更低。 调查还要求专家鉴别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威胁。四名受访者认为,战争将是最大的威胁,而一名受访者认为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或是巨大的威胁。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专家将流行病视作未来经济的主要威胁。 因此,关于第三个问题,无论是统计方法还是专家调查,得出的结果均是21世纪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专家们不能准确地预测“已知的未知”,更不能预测“未知的未知”,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这些预测。 1. 契合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主题: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以“绿色”将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而本书从理论高度论证了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气候经济学集大成之作:作者威廉·诺德豪斯毫无争议是研究气候变化对经济影响的先驱,这也是他获得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贡献之一。该书是他毕生研究的汇集。 3. 转变思维方式,发现绿色投资机会:作者认为,我们需要打破“绿色发展会拖累经济”的固有思维,书中以ESG为例讲述绿色发展中的机会,以及绿色GDP核算的影响。 4. 2021年《外交事务》、报业辛迪加年度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