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世书·鹤来(繁星图书)

寄世书·鹤来(繁星图书)
作者: 云姑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6.00
折扣购买: 寄世书·鹤来(繁星图书)
ISBN: 9787302486169

作者简介

蜀中女冠。长居山中,别无所有,唯有四时之山光树影,俯首皆是,偶得可咀嚼的苦乐,诚心而书。

内容简介

\"**章 土当归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时,犹未回乡曲。 ——宋·陈亚 《生查子》 清明上坟,路上大家说的话: 梨花怎么就快落完了,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 这里矮茶子没有玉清宫附近多,煮来治咳嗽是真好; 师父啊,你要保佑这片山,平平安安,道风纯正; 你也才走三十几年,我竟想不起来,这些年是怎么晃过来的; 把酒杯和供盘就留在祭台下,可以方便后来的人; 这条路游人太多,可稍微转个弯弯,也就清静了。 ? 在坟前独自喃喃的人,不知道说着些什么。 师爷坟对面的棣棠花,藤子牵得老长。我陪她老人家饮了一杯酒,走了好远的路,指间还有余香。 青龙岗那么多坟,也来不及去,只能普同供养。 一直住在附近的孃孃,屋后种了许多油菜,梨儿树很高,花落下来飘得很远。 没有后人照看的坟茔,碑上都长满了青苔,想认一认姓甚名谁都花眼睛。 嫩嫩的红苕尖儿已经出来了,我们坐在雾气弥漫的窗内细嚼慢咽。 白山茶和黄水仙,是**记得*深的事。 与师父在这附近采摘野菊,已是前年的事。 师爷与我们说女娲抟土造人,念了一句,尘归尘,土归土。 前后没约着来祭奠的人,或许错身只是一炷香的时间。看那炉子里,还有温热的香灰。 你知不知道,他年我离世,或许也就葬在这片河山之中。 你以为刻在碑上的都是已故之人么,并不,也有在世的。我看着那些小字,密密麻麻挨着,生生死死并排开。 春夜听雨,韭菜又冒了一茬。 紫色的藠头花,在这里从未看过。 土狗在八仙桌下转悠,姥爷早已支着桌边边睡去。 我也有过很多失望,或许比你的*深不见底,连扑通的响动都没有。我无言无语,眼睁睁,还是安步当车到了**。 家中的小孩也开始念叨,要是在清明真能见到走了的人那多好。 这一桌子端起酒杯的人,看似慵慵懒懒,心里都是明镜,深究着在座的诸位。 不合群是我生来的性格,不愿意合群是我对人情的悲观。 在这个看起来平静如水的圈子里,我们却*集中地体会到了人的自私与孤独,甚至不能轻易将喜怒哀乐示于人前,那是落人话柄的事,*要命的是,充满了危险。 我*不需要的就是道理,从小到大,个个都在教我道理。 明知是梦,回想起来仍免不了难过。 远山如黛,但出门的女子并没画眉。 判定对方到底需要温暖还是独处,这不太容易。人心,很难伺候,却可以谅解,毕竟你我也是如此。 读书时先生与我们说稼轩词,提起稼轩又号茧人,说到此处他停顿须臾,复又笑对我们。先生教的东西,许多当时我并不能清楚。他的叹息声,或是突如其来的空白处,原来都有情节。 兄长舍家学道去的头天晚上,对他说,弟弟,以后要劳烦你照顾双亲。父母年纪也大了,没几年无疾而终,这时间里,他开始翻阅兄长留下的书。安葬父母后,他也走上了相同的路。这是个真事。 槛外的洗脸水还是温温的,晨光从樟树叶子间梭下来了。 **无梦,只是睁眼就记得,捂着被子哭泣过。 又能逃到哪里去?你我都各有困局。 想起以后还有那么长的*子要过,屏了深深一口气。 本以为,只是简单地爱慕一个人。不曾想,一不小心,懂得了世上所有的事。 我们在黄昏中,忽然一起抬头,看到远处山上的梨花树,**之间从白转绿。雨打梨花,又不约而同念出这四个字,后面的,却不忍再说。 昔*尚在父母膝下,我无意之间就明白的许多事,譬如大多数情感实则是无用的,又如许多人都挂着张自己也不认识的面皮与人谈笑,但后来费了大半生也没能做好。这是一想起来,会莫名悲哀的事。 我已经到了这个年纪,希望过,失望过,得到过,失去过。所有的一切,无非只是成就了“过去”这两个字。年轻时可能会对别离痛苦很久,现在都能接*,也只能接*。 成年人,较于过去,多了许多的,大概是必须隐忍着,无法形于色的真实情感。现在想来,那个肆无忌惮在人前哭泣的自己,真是不知足的孩子。 每天早晨洗碗后,我会不自觉地抬头看看窗外。今晨又下着雨,见地上都是花瓣,枝头的绿叶多了许多,倒觉得那株桃花*为*看。这么近距离的,几乎**相对,细温那句“雨打风吹去”,并不觉得多感伤。我们这里的天,总是晴不过几*,我是常年被深埋在雨水里的人,看东西雾蒙蒙,说的话糊里糊涂,大约也没什么暖意。 那个人啊,还对已经尘埃落定的事有痴妄。 有什么苦,比得过三餐不定,漂泊无依。 能拿来反复问的假设里,大概真的有太多遗憾。 她为我编的小背篓,并没有用上几次。 仙友送来毛梨酒,味清淡,饮两盅也不会醉人。 担着破旧的棉被来挂单的老师父,头发那样少,挽簪子都勉强。 书上说,人若把自己特别珍视的东**之于天下,就不会有危险。可确实也有藏不住的,你说是什么? 我也知道,你去的地方并不很遥远。那里还有桃花枝,有未翻过的广阔田地,我们实则还是同处一世。是的,我也知道。 若是我的话说到某个份上,忽然难以接续,可能是怕忍不住落泪。 爷爷曾带着她放风筝,说她将来也会像风筝一样,飞得很远。 明窗净几下对饮,只能用一瞬形容,就像天将暮那会儿的光,忽忽隐匿。 墙外的花红柳绿,又看了三五年。但墙外的人,总以为墙内的人,过着三五百年的*子。 少时别离,说得*多的是,要彼此想念,不能忘记。如今,有*多无法控制的告别,心下能想到的,不过是一句,努力加餐饭。 早已事过情迁了,你怎么就不能好好面对? 她酒醒后,在刚开花的海棠树下站定着。 想告诉你的话: 去年柳树修剪得晚,今春发芽也比别处迟了小半个月; 玉兰和辛夷,纷纷开且落,我站在树下看了好几次; 给家中寄回的布匹,老人很喜欢,裁了夏季纳凉的短衫; 才听闻*蛋和豆浆*好不要同时食用,不知你平*可有注意; 打春后雨水不停,今年菜籽收成可能还是不太好; 近来很爱看尺牍,古今情同,难得的是有人写得那样贴切; 莫见笑,明知无解,仍甚为想念。 读曹丕的《与吴质书》。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丕白。” 书中提到,由于疫疾,他的亲友大多已经去了,想起往*大家吟诗作乐时,并不自知那是难得的快乐。知交半零落,他整理逝者的遗稿,看着一个个名字,都已成为鬼魂。中间一段评论了友人的文章,到末尾又说起自身,随着年龄增长,愁绪就多起来,有时候彻夜不能眠,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拾昔*的意气,很是颓丧,还提到光武帝那句:“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非一。”三十多岁,在*中十年,所经历的事不止一件。十分有感于这句平实的话,不消说*中十年,即使是寻常巷陌里,三五年所*,亦非止一二矣。 很是喜欢结尾的问候,你近来以什么自娱呢,还在写文章么?我真的是胸中忧闷,只能写信给你,以表衷肠。 读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 “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支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无法长久欢乐是事实,但老这么想着,人就活得很累心。幼时读《小石潭记》,牢记了一个词,叫“凄神寒骨”,并有很深的向往,书上说作者是被贬后忧闷难释,只有在山水之中吟咏以开怀,我却极为羡慕,那潭中之鱼,仿若空无所依的姿态。然子厚对于这样的情境,都还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见高处并不好居住,这又是后来学仙的另一番沉痛之感。 离家不过几*,春就深成了这样。 四五十岁的人,白头发都藏在里面,晃眼是看不见的。 原本是劝你的话,说着说着,*像在说给自己听。 聚少离多,如此常态的事。 这就是我们所有的缘分,都摆在眼前了。 上回来时,紫叶李花如珠玉满枝。今次,只有树尖上还剩些。 彼此闲聊时,提到一个什么年份,就不由地算起来,那时候彼此在做什么,或初入江湖,或还是一脸书气。 读《花镜》,里面写到牡丹,说落下牡丹极盛,花开时主人要置酒延赏,是令人向往的事。见花盘旋飞舞,则以为花神降临,要执杯酬拜至花落地,这也有趣。我们院里牡丹紫色居多,粉红的也开得好,花枝往往不堪重负,这几*打理花*的叔叔已搭了个小篱笆。有友人是菏泽人,经人提醒才想起来的,先前一直记成蓬莱。她说他们那里也盛产牡丹,似乎还做牡丹饼之类的食物。 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有夜夜寒衾还梦着的地方。 面无表情地,坐在我身旁的这些人,我知道,他们有很多伤心事。 暮色还没下来时,去东山的半坡上看梨子花,令人错以为恒久绵长。 说着有朝一*,去你的故土看看,桃子、苹果、西瓜。这样简要的希望,是的,乃是希望。 鱼缸里的水咕噜噜冒着,总疑心室内也在下雨。 有生之年,不知能否实现。这样的话,听后总有几分感伤。 老想躲起来的人,往往又渴望只被某个人寻到。 隐在山里的故人,也不再捎来讯息。 \" \"你能在这本《寄世书》里读到作者触碰人心的文笔,引人深思的出入世哲学,以及由画家严焓所绘制超美的油画插图。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无需知晓过去,不必探寻未来,只用此时此刻的心境,集不同的人生片段,发问解惑论道释然,享*作者为你奉献的一场精神世界的饕餮盛宴,在文字中获得活的力量和 生的安宁。正所谓寄居于世,集苦乐为求,以慰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