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图全解资治通鉴(超值全彩白金版)(精)/国学典藏

彩图全解资治通鉴(超值全彩白金版)(精)/国学典藏
作者: (北宋)司马光|总主编:思履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彩图全解资治通鉴(超值全彩白金版)(精)/国学典藏
ISBN: 978751133759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三家分晋 【导语】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 三家瓜分的事件,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 “三晋”。 晋国在春秋时代曾是一个称霸的大国。到了春秋 末年,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晋国内一场 长达数十年的公室与卿大夫争权的斗争,在晋悼公死 后终于有了结果,晋国形成了韩、赵、魏、智、范、 中行六卿专政的局面。六卿按照自己意志行事,晋国 的奴隶制度也逐渐被瓦解,国君的作用日益减小。 晋平公十四年(公元前544年),吴国的延陵季 子出使晋,同晋国的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晤谈后 , 做出了这样的预言:“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其实,此时晋国的执政者除韩、赵、魏之外,还有范 、 中行、智氏三家。 在与晋公室的斗争中,六卿为与晋君争夺人民, 采取亩制改革,废除井田制,取消奴隶式的劳役剥 削制度。周敬王七年(公元前513年),六卿在法律 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铸刑鼎,公布范宣子的刑书 , 以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的政 治地位,并且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这预示了奴隶 制国家的灭亡。 六卿势钧力敌,相互约束,但心怀各异的六卿都 在暗中准备扩张。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 , 酝酿已久的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终于爆发了。赵、魏 、韩、智联盟的一方,经过七八年的战争,终将范、 中行二氏联盟的一方彻底消灭。周贞定王十六年(公 元前453年),赵、魏、韩又联合将智氏消灭,逐渐 形 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成了与秦、齐、楚、燕一 样的政治实体。从此,晋公室成了三家的附庸。公元 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标志着战国 时代的开始。这篇《三家分晋》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 件,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圉七雄中的韩、 赵、魏二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 会 过渡,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也由此揭开。 【原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 为诸侯。 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 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 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 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 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 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 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 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 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 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 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 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 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③。 【注释】 ①周威烈王:亦称周威王,名午,周考王之子, 公元前425年—前402年在位。②初命晋大夫魏斯、赵 籍、韩虔为 诸侯:魏的祖先与周同姓,其苗裔始封于魏,到了魏 舒,开始为晋正卿,历经三世传到魏斯这一代。赵的 祖先为 造父后,到了赵盾这一代开始为晋正卿。韩的祖先出 于周武王,到了韩虔这一代六世皆为晋正卿。魏、赵 、韩三 家几代既是晋大夫,又是周的陪臣。周朝已经衰败, 一个称霸的大国——晋国国君作为盟主,应“以尊王 室”,所 以周朝封晋国国君为伯。魏斯、赵籍、韩虔三卿三分 晋国,按照此时周朝的王法是当诛杀的。而此时,周 威烈王 不但不诛杀他们,反而分封这三家为诸侯,是鼓励褒 奖犯奸乱臣。所以,胡三省作注说:“通鉴始于此, 其所以谨 名分欤!”③坏:毁;自怀,自毁。 【译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周威烈王姬午首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 虔为诸侯国君。 这时晋国的三家大夫欺凌藐视国君,瓜分了晋国 ,作为天子的周王不仅不派兵征讨,反而 还对他们加封赐爵,使他们列位于诸侯国君之中,这 样做的结果,导致周王朝仅有的一点名分 也不能再守定,而全部放弃了。周朝先王创下的礼教 到此丧失殆尽! 有人认为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微了,而晋国三家强 盛起来,就算周王不想承认他们,又怎么 能做得到呢!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晋国三家虽然 强悍,但如果他们打算不顾天下的指责公 然侵犯礼义的话,就不会来请求周天子的批准,而是 去自立为君了。不向天子请封而自立为国 君,那就是叛逆之臣,天下如果有像齐桓公、晋文公 那样的贤德诸侯,一定会尊奉周朝的礼义 对他们进行征讨。现在晋国三家向天子请封,天子又 批准了,他们就是奉天子之命而成为诸侯 的,谁又能对他们加以讨伐呢!所以,晋国三家大夫 僭位成为诸侯,不是晋国三家破坏了礼教, 而是周天子自己毁坏了周朝的礼教啊! 【原文】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 后。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 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 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 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 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 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 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 也,智宗必灭。”弗听,智 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日伯 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 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 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 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 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 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注释】 ①瑶:即荀瑶,又称知襄子、知瑶(智瑶),后 世多称知伯(智伯)、知伯瑶(智伯瑶),由于智氏 出于荀氏,故 《左传》又称之荀瑶。姬姓,知(智)氏。中国春秋 时期晋国卿大夫,智氏家族领主,于公元前475年在 晋国执 政,此后欲灭同列卿位的赵、魏、韩三家并取代晋国 。公元前455年,智氏与魏、韩共同对赵氏发动晋阳 之战。 此后赵襄子派人向魏、韩陈说利害,魏、韩因而与赵 氏联合反攻智氏,智伯被赵襄子擒杀,智氏就此衰落 。②美 鬓:通鉴俗传写者多作“美须”。胡三省注作“美鬓 ”。③别族:从智氏宗族分出,另立族姓。 【译文】 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伯为继承人,族入智果说 :“立智伯不如立智宵好。因为智伯比别人 贤能的地方有五点,不如别人的地方有一点。他留有 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驾 车有力,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 言善辩,文辞优美,是四贤;坚强刚毅, 果断勇敢,是五贤。虽然他有如此的贤能,但唯独没 有仁德之心。如果他运用这五种贤能去驾 驭别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做恶事,谁能拥戴他呢?如 果立智伯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定要遭灭 门之灾。”智宣子不听智果的劝告。智果为了避灾, 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 赵国大夫赵筒子的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赵筒子将要确立继承人,却不知道立哪 一个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之言刻写在两块竹简上 ,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 住上面的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 ,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大儿子伯鲁说不 出来;让他拿出竹简,却早已丢失了。赵简子又问小 儿子无恤,无恤熟练地将竹简上的话背出 来;问他竹简在哪儿,他立即从袖中取出来奉上。通 过这件事,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便立他 为继承人。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