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打烊的警务室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那一年,李树干19岁,母亲57岁。母亲38岁生 下他,算是中年得子,对他格外疼爱。外加上面有 两个姐姐,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李树于是家里唯 一的儿子,因而享受着母亲与姐姐们的双重宠爱。 儿子当兵,一走就是几年,当母亲的心里得有 多么不舍。直到现在,李树干也忘不掉那个场景: 母亲把自己送到船上,站在岸边冲自己挥手,船到 了对岸,李树干下了船一回头,母亲的手还在挥。 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母亲的那句话在李树干心里 却越来越有分量——别怕吃苦,好好干! 乡里负责征兵的领导把包括李树干在内的一批 新兵蛋子送到县武装部的时候,特意提出个要求, 说乡里急缺通信人才,看能不能往这个方向上培养 一个。汜光湖因为交通不便,外面的东西进不来, 里面的东西出不去,所以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是 正儿八经的穷乡僻壤。那里不但交通不便,邮政、 通信等传播手段也都十分落后。 李树干不但当上了兵,还是到北京某高炮旅当 通信兵,那是何等的光荣。李树干觉得上天太眷顾 自己了,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当兵的三年 里,他脑子里常常会闪现出母亲送自己的那个场景 ,一刻也不敢放松自己。除了跟老兵学习,他还自 己钻研,布线、架线、电话安装样样精通,很快成 了连队里的一把好手。 当兵的日子转瞬即逝,6年之后,也就是1984年 秋天,带着一身本事,李树干退伍回家,带着大红 花坐在回汜光湖的摆渡上,船上的人都羡慕地盯着 这个穿军装的帅小伙看。 摆渡船还没靠岸,李树干就远远地看见岸边有 个身影。 是母亲! 多么熟悉和亲切。还没等到船靠岸,李树干一 个箭步便跳上了岸,大步跑到母亲面前。母亲左打 量右打量,儿子黑了,瘦了,却精神了,一米八的 个头,直挺挺地往面前一站,比路边的白杨树还挺 拔直溜。 又闻到了熟悉的乡土气息,真是让人觉得踏实 。回村的路上,李树干把腰板挺得笔直,在乡亲们 羡慕的眼光里,自己仿佛是一个凯旋的英雄。 他的抱负还没来得及施展,一盆冷水就把他准 备大干一场的热情浇得透心凉。那一年,邮政局招 聘布线、架线、电话安装的技术人才,李树干在这 方面是行家里手,信心满满地报了名。 时间一天天过去,迟迟没有结果,李树干心里 有点着急,就托人去打听。托的人很快有了回音, 说人家早就招好了,上班都上半个月了。 被录用者是某个乡领导的女儿,没什么文化, 却硬生生地成了“吃商品粮”的邮政局的职工。李 树干想不通,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他在田埂上发 了疯地跑,被一个垄沟绊倒在稻田里。25岁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