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与探新

传播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与探新
作者: 万政//闫伟奇//于浩
出版社: 经济日报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08
折扣购买: 传播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与探新
ISBN: 978751961356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环境的分析 在当前的新闻传播环境中,传播方式和载体越来越 多元,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源和渠道,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涌现、迭代,极大地丰富了 传播的路径,让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向更为 广阔的领域扩展,同时也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 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深度重构的媒介生态 媒介形态包括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 和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资讯类移动客户端 等),影响媒介环境的因素包括传播速度、传播范围、 传播形式、传播效果等。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技术不仅改变了 生活方式,也深刻地重塑了人们使用媒介的习惯。如今 ,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已成为信息集散的最主要途径, 新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丰富了传 播形式,同时也让传播效果有了更为直观和量化的标准 ,深度重构了媒介环境。 深度重构的媒介生态引发了信息传播的深层次变革 。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之中,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并处理 大量信息,但每个人的接收能力是有限的,信息量过大 就会导致信息超载。 信息超载的直接结果是人们注意力分散,过于碎片 化的信息形态往往让读者浅尝辄止,只看到信息的表面 ,影响对重要信息的理解和认知;而算法技术的出现, 让人们选择性地接收信息,越关注越接受,信息茧房、 观点偏见现象随之出现。信息超载与算法无序,让舆论 环境变得浮躁与情绪化,不利于构建健康向上的舆论生 态。 深度重构的媒介生态影响了舆论话语权的分配。传 统媒体的话语权受到了挑战,舆论话语权呈现出分散化 和多元化的特征。 曾经,传统新闻媒体作为主流媒介,具有高度的话 语权,而新型媒介的普及和发展,让每个人都拥有了“ 话筒”和“传声器”,个人观点和意见通过社交媒体等 平台传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舆论圈,增加了传统媒体 主动掌握舆论话语权的难度,导致传统媒体式微,舆论 的“平衡木”更加倾向于新媒体。 深度重构的媒介环境改变了舆论监督的形态。新的 媒介环境对于舆论监督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舆论监督的主体、形式和效果发生了变化,公众成 为舆论监督的重要主体,技术进步使得舆论监督的形式 更加多样,舆论监督的效果也更加直接和实时。舆论监 督的覆盖范围和深度增加、透明度和公开性增强,人们 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舆论监督的情况和效果。与此同时 ,舆论监督的难度和挑战也随之加大,信息爆炸和媒介 “野蛮生长”,许多自媒体缺乏“把关人”意识,公众 获取和辨别信息真伪的难度增加,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呈 现出某些混乱和非理性的状态,削弱了舆论引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