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经济学故事](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407/10/07/9504616808332434198.jpg)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1.28
折扣购买: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
ISBN: 9787213047756
郭凯,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研究。工作之余,亦笔耕不辍,撰写的经济评论屡屡见于《瞭望东方周刊》,《华尔街日报》等主流中文报刊和网络。其博客《人渣经济笔记》风靡海内外,是互联网经济学博客中的翘楚。
王二是村里唯一的有钱人。蒙祖上传下来的大量 家产,王二一家过着很好的生活,而村里剩下 的人都穷得很。王二以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闻名乡 里。村里的张屠户每次杀猪,一大半都被王家一家买 去。村里其他的人穷,平时也舍不得吃肉,只有谁家来 客人或者要办事才会买上一点肉,因此也没有谁介意肉 大多被王二一家买走。事实上,多亏有了爱吃肉的王 二,村里张屠户隔三差五就能宰杀一头猪。换在别的村 子,杀猪的频率要低很多,因为杀多了就卖不动。 但到了过年,情况就会有点变化。过年,谁家都想 包顿有肉馅的饺子,吃两顿带点荤腥的好饭。但王二家 通常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大宴宾客,每次都要买很多肉。 虽然张屠户临近年关会多杀两头猪,但经常还是人多肉 少。张屠户也没别的办法,卖给谁不卖给谁都不好,干 脆决定价高者得。可是村里的穷人哪里出得起王家的价 钱,王家有时会以平时几倍的价钱把所有的肉全部买 走,留下整个村子过一个没肉的节。 村里的人很愤怒,就去找王二理论。王二觉得村民在无理取闹:我没 偷你们的抢你们的,这些肉都是花钱买来的,而且出了平时几倍的价钱, 我也没占谁便宜,你们找我干什么?要找你们找张屠户去啊,是他把肉卖 这么贵的,他卖得便宜一点你们不就买得起了?我也嫌肉贵呢。村民们于 是就去找张屠户,质问他为什么把肉卖那么贵。张屠户觉得挺无辜:我一 个做生意的,卖给谁都是卖,当然谁出钱多就卖给谁。过年大家都想吃 肉,肉价自然就上去了,要是没有王二一下买那么多肉,我的肉哪会卖得 这么贵?要怪还得怪王家的胃口实在太大了。 村民们可以大骂王二为富不仁,大骂张屠户是奸商,但这些都改变不 了全村只有王家一家过年有肉吃的现实。更何况,王二和张屠户说得也不 是没有道理。张屠户没有理由不把肉卖给王二,有钱挣为什么不挣?这可 是光明正大地挣钱。王二有钱,就是爱吃肉,只要他买得起,买多少肉也 是他的自由,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村民的愤怒是合理的,王二和张屠户的反应也是合理的,这件事如果 说有错,就错在王二是这个村里唯一的富人,这是一个收入分配十分不均 的村庄。 中国越来越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给整 个社会制造王二村庄所遇到的问题。这种问题还不只是收人分配不均的根 源,而且是机会不均,是权力和钱的交换,是垄断收益,是利益集团。这 些确实都是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程度日益加深的原因,很多人都对之深恶痛 绝。但它们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中国本身的高速增长,即便在一个理想透 明的社会里,也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很多敢于冒险、把握住机会、 人对了行业的人富了,但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富起来(更多讨论 可以参见本章的《王二的财路和收人不平等的治理》)。我非常喜欢打一个 比方,说中国就像一个用百米冲刺速度跑马拉松的国家,一些人跑在最前 面,但还有很多人被远远落在后面。 无论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源是什么,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一个市场 经济的环境下,必然会造成富人对穷人的挤出效应,特别是在那些供给相 对有限而需求相对刚性的瓶颈部门。而且,更为要命的是,这种挤出效应 往往是通过价格的波动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并没有超越道德和法律的 界限。 我在这章的《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的分配》里已经讨论过春运期间 火车票价是否应该提高这个例子。春运期间,铁路的运力有限,需要出门 旅行的人暴增,提高火车票价本是市场经济中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如果供 小于求,那通过价格提高来平衡供求是很自然的。这件事情之所以在中国 遭到如此之多的反对,一个原因就是提高票价最后挤出的很可能都是收人 不高的人群,或者是增加这个人群的旅行成本。你也许可以说,穷就不要 回家了。这就跟王二对村民说“穷就不要过年吃肉了”一样,这也许合 理,但是绝对不合情,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再说“被高速”这件事情。本来有了便捷的高速列车,这是一件挺正 面的事情。但是这里面也有挤出的问题。高速火车,一方面方便了那些在 乎时间、在乎旅行的舒适度、愿意支付更高费用的人群的需求;但在另一 方面,高速却挤出了那些不太在乎时间、不太在乎旅行的舒适度、希望省 钱的人群的需求。不要说现在有的高铁的上座率还有限,就算高铁班班满 员,“被高速”的抱怨还是会存在。 中国当下最热的民生问题大概就是房价问题了。导致房价高的原因有 很多,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少人购房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用来投资 的。很明显,只有那些比较有钱的人群才可能买房来投资,收入低的人群 是没法做到这一点的。本来,买房投资是无可厚非的一个私人决定,一个 市场行为,没有理由认为一家人只能有一套房子。人家如果有钱,不是偷 来的抢来的,愿意多买几套房子,本没有什么不可以。更何况,中国的投 资渠道十分有限,买房相对于存银行或者买股票而言是一个回报相对高、 风险相对小的投资方式(参见第三章的《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 奈》)。但问题是有钱人买房投资会推高房价,就会让收入较低的人群购房 很困难。这就跟王二吃肉一样,因为王二买了太多的肉,拉高了肉价,最 后让穷人吃不上肉。整件事情虽然也许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常自然的结 果,但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均,最后会导致住房分配的高度不均,富人有很 多房,而穷人则要花几十年的收入才能买下一套房。当然,穷人也可以租 房住,这样就不用当房奴了,但房价问题的背后无疑仍存在富人对穷人的 挤出效应,这实际上也是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个体现。 在一个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收入分配差距却在拉大的国 度里,这种王二吃肉的故事会在各个领域发生——从火车票到住房,从教 育到医疗。如果我们同意一个村子只有一家过年吃肉是不合情的,如果我 们认准了市场经济,那恐怕就要在收入分配和政府服务的方面下大工 夫了。P10-13 王二是谁?是你,是我,是他。王二的经济学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看哈佛经济学博士郭凯如何用故事讲透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学。王二是虚构的人物,是作家笔下的一个名字。在本书里,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总之,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王二买火车票,卖丶粮,买地,盖房子,装修,记账,打工,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我们每天都在做出经济决策,朦胧中也都感觉到自己的决策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比如,该不该对月饼征税?房地产的限购令和限价令会给我们带来福利吗丶?人民币升值让普通人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的问题,经济学家也未必全搞得清楚,更别提给大众说明白了。郭凯却用王二的故事轻松地说清楚了,他具备那种洞穿池底的本事。对于大众读者和经济学界来说,《王二的经济学故事》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高品质的经济学好书,能够带来思想的启发和阅读的快乐,以及做出更加理性经济决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