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教育(精)/钱穆作品精选

文化与教育(精)/钱穆作品精选
作者: 钱穆|责编:冯金红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7.00
折扣购买: 文化与教育(精)/钱穆作品精选
ISBN: 97871080714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创办新教育,自前清同治初元迄今八十 年,始终不脱两大病。一曰实利主义,一曰模仿 主义。实利主义之病,在乎眼光短浅,不从本源 处下手。模仿主义之病,则在依样葫芦,不能对 症发药。其实二病仍一病也。病在始终缺一全盘 计划与根本精神。我所谓全盘计划与根本精神之 教育,当名之曰国家教育。而前清以来八十年之 教育,则殊与国家教育无涉。当其最先所设学校 ,只限于广方言馆水陆师学堂乃至格致书院之类 ,充其量,不过欲造就少许翻译人才军事人才与 制造机械之人才而止。学外国语言文字,根本只 为外交作翻译之用。学格致,根本只为军事上种 种机械制造之用。自始便无一段精神认识到国家 教育之深处。此由一种短浅的实利主义作祟,而 模仿主义亦自依随而起。此一病直到民国初年, 科举既废,政体既改,国人渐渐觉悟教育不仅为 翻译与制造。一时目光,渐渐从军事与外交转移 到政治法律经济诸部门,又更进而推及于文哲历 史艺术各类。当时乃有所谓新文化运动,而溯源 寻根,仍还自前清同光以来之思想一气呵成。所 异者,前一期乃实利主义为主而模仿主义副之, 此一期则模仿主义为主而实利主义副之。而紧接 新文化运动之后者,乃为科学救国与科学教育之 呼声。其所谓科学教育者,依然缺乏一根本精神 ,无当于国家教育之深旨。就其实,仍以实利主 义与模仿主义为支撑。不过又复以实利主义为主 而模仿主义为副,实利与模仿二者之间,稍有畸 轻畸重之转变而已。此乃民十八以来之大体情形 。风尚所趋,近几年来各大学新生投考,报工学 院者异常拥挤,而理学院则寥寥。文法学院独一 经济学系最盛,而经济系的课程,亦只偏向于银 行簿计会计管理之类,绝少对经济学原理有兴趣 者。哲学系最不受人注意。而五人中至少四人学 西洋哲学,至多一人学中国哲学。文学方面则十 人中至少八人学西洋文学,至多两人学中国文学 。此乃当面之事实,事实后面透露出一种心理。 此种心理之倾向,便足表示一时代之风尚。而此 辈中学青年投考大学时之心理倾向及其风尚之来 源,则不得不说是教育精神所感召。此种教育精 神,直从前清同光以来,一路从源头上看,又从 当前实际情形看,不能不说其仍只为实利主义与 模仿主义之作祟。若非为实利主义,何以群趋工 科而不习理科?若非为模仿主义,何以群习 西洋文学哲学而鄙弃本国文哲?所以民国三十年 来之新教育,似乎依然摆脱不掉模仿与实利。实 利是其目的,模仿是其手段。实利非不该讲,模 仿非不该有。然若仅以模仿希冀实利之心理与见 解为国家教育之重心,则实利既不可得,而模仿 亦且不可能。我们的教育精神与教育理论,实有 再反省与再讨论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