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探秘(刘伯温嫡传)/中国传统堪舆文化解读丛书
作者简介
陈良荃,易名青云鹤,1972年出生于四川宜宾,本科学的是经济管理。 作者风水之学,源自家传——家父陈忠和,一生致力于民间地理(风水)的学习和实践,曾拜有十余位地理老师,于50岁时方幸遇明师刘天禄,得授其“刘氏家传地理”之形、法、择真诀。先师刘天禄曾言:“我刘氏家传地理之学,实源自先祖刘伯温!” 作者于1995年开始研习易学,自得家传之学后,经多年参悟与实证,始知:风水之学,实乃古代“天文地理”学说之精髓。 今幸逢开明盛世,作者摒弃门户之见,将自己于风水之感悟编著成书,期与天下高贤志士一道,为共同推动中国易学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不懈努力。 作者时任香港中国风水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香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金会理事。
内容简介
听家父讲,先师还做过一件有趣的事: 一次,他对家父说:“我们这里有一个人老是干一些调戏妇女的歹事, 现在他不再干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家父说:“大概他改正了吧。” 先师说:“才不是呢,他现在都‘没用’了,还能再干坏事吗?” 家父奇怪地问:“那是为什么?” 先师笑着说:“我帮他家迁过坟!而且这家人以后也不会再干坏事了。 ” 家父又好奇得问:“那又是为什么?” 先师说:“他家都没后人了,还怎么干坏事呢!” 看来先师不仅会帮人、也会“整”人的呢。 先师在当地人心目中最有名的本事,是所谓“吊天星”(即天星择日)。 通俗点说,就是——在做事(造葬)时,如“天星”到宫,说有太阳就会 出太阳,说有雨就会下雨,总之必有吉兆。 据说,“天星”还能做到:说发多大就能发多大——此话源于: 一次家父半开玩笑对先师说:“您今天给人家做个县长,明天给人家做 个市长,他们将来当了官都来‘欺负’我们这些当徒弟的。” 先师说:“你怕他们干什么,我一个‘期会’(日课)都可以出个县长! ” 家父问:“有那么厉害啊?” 先师答道:“我把某个‘天星’吊给他,他怎么不发?”并当场背了一 个“天星”的断诀,并言:该“天星“到宫,可出统管一百零八将之人! 一次,先师在路边经过,有几个当地人看见他,就拦着他,半开玩笑半 当真地对他说:“刘神仙,都说你会‘吊天星’,今天你要是不‘吊’一个 出来给我们看看,我们以后就说你‘没功夫’,是骗人的!” 先师一听,生气般瞪大眼睛,怒道:“你们真的要看?” 众人都说:“一定要看!不然今天就不让你过去。” 先师默了一会,抬起头来望着天空,用他手中的拐杖往天上划了一个圈 ,只见一会儿天上便起了一片乌云,顷刻问下起大雨来。 众人吓得连忙都跑回家去了,从此再也没人敢“调侃”先师了。 这件事是家父听当地之“当事人”亲口说的。不知先师当时用的是什么 方法,实话说,虽然“天星”到位是可预知迹象,如仅用“奇门遁甲”择日 也可预知时辰到时会发生何事;但那都是事先算好的,这种“说来就来”的 本事,有点好像是传说中的“法术”之类。(笔者暗想:会不会就是“法术 奇门”呢?先师未传有此类给家父,笔者亦不会,可惜了。) 笔者常以此想:当年诸葛亮借东风,莫非真有其事? 先师在收家父为徒之前,已先后收有二三十个徒弟,家父是他收的最后 一个徒弟,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关门弟子”吧。徒弟们都想学得先师这门“ 吊天星”的本领,有的徒弟从师年龄都有二十几年,也有的坚持不了就中途 离开了。 家父后来得先师“形法择”三家真传后,才知:“天星”不过是先师第 三等的功夫——择家中之一门而已。今有多少人将“三元九运”就认为是风 水之精髓,实不知天之何其高也! 一次,恰逢先师生日,所有徒弟都来了,师徒大聚会。刚开席,先师就 指着坐在他旁边的家父,对其他徒弟们说:“今天你们都能来,我很高兴, 陈忠和还没有正式投师(未写‘投师纸’),算是客人,我们今天师徒之间的 谈话与他无关。”(难道先师已预知有不快之事发生?) (笔者按:关于“投师纸”一事,是这样的:本派拜师,要写“投师纸 ”,并且要求请族、亲、友三位代表到场画押作证。族,即同一家族中人; 亲,要好的亲戚;友,最好的朋友。家父接先师来家举办拜师仪式时,所请 族亲友代表,没有一位到场,有人还说:“陈忠和钱多,地理我们都学完了 ,还拜什么师?”当时家父十分难堪,对先师说:“我们家条件不好,老师 不要责怪,我心是诚的!”先师言道:“你不用解释,他们这不是看不起你 陈忠和,是看不起我刘天禄!”当时没收家父的投师纸。后来先师在传家父 “形法择”真诀时,才收。) 于是师徒之间开始边吃边谈起来。席间大概趁着酒兴,有的徒弟终于就 说了:“老师,我们跟你学了这么多年,你总是今年推明年,为什么一直不 肯把‘天星’教给我们?” 先师说:“我教给你们的那些东西,这么多年来让你们去实践,你们都 实践得怎么样了啊?” 徒弟们说:“我们都会了啊!” 先师说:“那你们都做‘发’了多少家啊?” 众人皆不语。 先师于是又说:“教你们‘天星’还不到时候,你们还记得‘投师纸’ 上是怎么写的吗?” 徒弟们说:“当然记得,生养死葬嘛!你生病都是我们给你去买药啊, 还叫家人来伺候你,哪一点对不起你啊!” 先师又问:“那都是谁出的钱啊?” …… P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