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出版史(3 2003-2015)(精)/视野书系

一个人的出版史(3 2003-2015)(精)/视野书系
作者: 俞晓群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一个人的出版史(3 2003-2015)(精)/视野书系
ISBN: 9787542656698

作者简介

俞晓群,男,1956年9月生,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出版人。198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出版社,1993年全面主持辽宁教育出版社的工作。曾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03年担任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2009年7月担任海豚出版社社长。 他提出“书香社会”的出版理念,主持策划了很多具有很高思想与学术价值的丛书,如“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万象书坊”、“海豚书馆”等,从国外引进“探索书系”、“美国**地理杂志系列图书”、《工商管理大百科全书》、《牛津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世界**品牌图书。担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时主持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全书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将中外名著的珍善版本,精选收入文库。计划从1996年至2005年的十年中,每年出书百种,积累至千册。共分三个书系:传统文化书系,近世文化书系,外国文化书系。

内容简介

9月20* 8月《人书情未了》付印。 9月3*,我为《中国图书商报》“人书情未了” 专栏,写了*后两篇文章《巴金的眼泪》和《鲁迅与 图书广告》。13*,我47岁生*那天,拿到了《人书 情未了》样书,感谢柳青松、袁启江、刘国玉、张国 际等人,还有人民出版社暨东方出版社黄书元、刘丽 华。当夜我反复把玩,郑在勇的设计,封面淡灰色, 上面压上一束**,雅致得很。19*,在北京**书 展期间,为《人书情未了》出版,我们请来几位领导 小坐,有沈昌文、刘杲、黄书元等。 另外止庵为《人书情未了》写的跋,文字极好, 感谢。录于下: 写跋的吃亏之处在于有话不能先说,虽然我所要 说的,比起写序的两位,本来分量也轻得多。谈及著 作者为出版人的贡献,不如刘先生深刻;谈及对于著 作者个人的认知,不如沈先生透彻。那么这些就都略 过不谈。我只是中国出版事业的*益者而已,对于这 一事业本身尚且缺乏宏观把握;我与著者也谈不上多 么熟悉,我只是他在辽宁教育出版社任职期间所出若 干图书的一个读者——也就是说,我之W作为中国出 版事业的*益者,其中有一部分是实实在在*益于俞 先生的。不如就此稍讲几句,尽管卑之无甚高论,其 真诚处却不输于刘沈二先生也。 刘先生序中有云:“文化是出版的魂,是出版的 命。”这话说得很确切,但是求诸当今中国各出版社 ,似乎并非一概通行。即便级别相当、性质相近的出 版社,所体现的“文化”也有多寡不同,而在“文化 ”这一笼统的说法之中,尚有层次高低的差别。这牵 涉到许多方面,其中之一,大概与主其事者自身的文 化素质不无关系。讲得明确一点,出版的文化很大程 度上体现为出版人的文化,所以说“魂”说“命”。 也许一身系焉。斯人主一室,则一室可能有文化;主 一社,则一社可能有文化。或谓标举“文化”未免玄 虚,则以见识,襟怀,品位,勇气,胆量,敏锐程度 ,策划能力,经营能力等等一并论之,亦无不可。具 体体现出来,即是所出的那些书也。多少年来我作为 辽教社的忠实读者,对此深有体会。 诸如我所见到的“新世纪万有文库…‘书趣文丛 ”等,都是明显例子。“书趣文丛”所收皆为新著, 价值或许有待时间考验,然而其中至少古林翁的一册 《书边杂写》,我敢断言是经典之作,可以泽及后世 。“新世纪万有文库”包括“传统文化书系”“近世 文化书系”和“外国文化书系”,其中“传统”一辑 不无拾遗补缺之功;“近世”一辑,有些品种湮没已 久,因此重获刊行,有的甚至是**付梓。现在“文 库”出到第六辑,势头似乎不如开头那么盛了。对此 我不免感到悲哀,也许读者的口味已经变了,不复像 我们当年那样求“博”,转而求“专”——“文库” 的推出,本来旨在适应前一种要求,而后一种要求, 我怀疑只是急功近利打的幌子而已。不管怎样,将来 一定有人记起这套书对于中国文化的积累和保存曾经 起过何种重要作用,那么自会感念俞先生和辽教社的 一片苦心的。 以上所言,近乎空谈,且来讲讲具体的事。其实 我也为“新世纪万有文库”出过力:第四辑中废名著 《阿赖耶识论》,乃是我所编订。这也是多少年来, 我与辽教社切实打过的一点交道。废名先以小说名世 ,中年以后转为哲学研究,成果便是此书。对此我亦 略知一二,却以屡经变乱,早已散佚。有一次拜访他 的哲嗣冯思纯先生,听说原稿尚在人间,但是迄未出 版。我拜读一过,觉得此老一番心血,埋没了实在可 惜。就在报上登了一篇小文章,以为介绍。不久见到 沈昌文先生,提到李慎之先生得知废名有此著述,颇 愿一读。我说稿子就在我处,无奈只有四万多字。沈 先生说,那么介绍给辽教社就是了,放在“新世纪万 有文库”里,篇幅小些无妨。此书因此得以面世,其 时距废名完稿,已是半个世纪之后了也。这桩事说大 不大,说小不小,但是我想与此相关的李、沈、俞几 位先生,对于中国文化遗产,总归是有一份责任之心 ,而我自己能略尽绵薄之力,不无光荣之感。这里有 一点需要特别提出:《阿赖耶识论》只是戋戋小册, 码洋统共不过万元,另换一家出版社,恐怕不肯赔本 出的。此所以我对俞先生和辽教社一向特别敬重,现 在正好借此机会一说。 前面谈到我与俞先生并无深交,见面亦只寒暄几 句而已,因此对他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之类文化 建设作为,未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回有幸读 到他的《人书情未了》,才明白就中缘由。敢情是个 爱书也懂书的人,所以他才如此做法。而世间有心这 么干的人大概不少,偏偏他就做得这样圆满,那么于 爱书、懂书之外,恐怕还要加上会出书一项罢,而这 在书稿之中也有充分体现。说来我读这一部书,得以 了解一个人,也明白若干事,作为读者,收获实在不 小。 2003年8月13* 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