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作者简介
无
内容简介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者在此。 【译文】 境界是对词体*高的要求。有境界的词自然会整体上呈现出很高的格调,其中也自然会有很出色的句子。五代和北宋的词之所以在词**具有崇高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原因也正在这里。 【评析】 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三十一则,王国维整理手稿择录发表时重新调整顺序,才将其列为**则。“境界”是王国维*为驰名的词学范畴,在王国维的词学体系中具有核心意义。“境界”二字渊源甚早,而且在王国维之前用以评论诗文也颇多其例,清初刘体仁的《七颂堂词绎》和清末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是以境界来评词。但在这些诗话词话著作中,境界的内涵是比较模糊的,而且没有成为其著述的理论核心,而王国维特别拈出“境界”二字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持以进行批评实践,“境界”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才由此而真正得以充分彰显出来,这是王国维境界说备*称誉的重要原因所在。 “*上”云云,可见其境界说悬格之高。这也说明王国维从本质上不是写一部词学普及或填词入门类的书,而是带着指引词学发展方向的意义在撰述。在王国维看来,境界内涵高格而外有名句,以名句彰显格调,才当得起“境界”二字。高格是作者人格与作品格调的结合,是从作品整体而言的,而名句则近乎“秀句”之意,但“名句”之“名”不仅表现在文采神妙上,*体现在对“高格”的精准表述上。这种“名句”意识其实是古代赋诗断章和摘句批评的一种观念延续。境界说应该是兼含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的。在词史发展中,王国维把五代与北宋时期作为境界说的*佳体现,所谓“独*”包含着难以**的意思,从王国维后来的论述来看,五代北宋词自然神妙的艺术才是他*为欣赏的,至于在新的时代之下,如何既保持五代北宋词的神妙艺术,又能结合时代特点和个人体会,增加宇宙人生之哲思,就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主要致力的方向了。王国维的境界说也正是他在对五代、北宋词的涵泳与领会中提炼出来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出处”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王国维对词史发展的整体学术判断,其得失因此而显得十分明显。 二(有造境)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文】 境界可以分为造境与写境二类,这也是所谓理想派与写实派二派区分的依据所在。但这二类境界很难**区分清楚。因为那些文学大家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造境,一定与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是相符合的;而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写境,也一定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加以抽象和想象的结果。 【评析】 此则在手稿中原居第三十二则。王国维撰述词话初期似较随意,但从第三十一则开始论及“境界”,此后相连数则也承此而下,可见王国维此时关于境界说的理论已经较为自觉了。 造境和写境对举,应以王国维为*早。但这对范畴都属于中国文论传统术语,如《莲子居词话》、《白雨斋词话》便多次使用“造境”一词,而“写境”的用法虽然很少见,但也显然是由“写生”、“写实”而来,并与“造境”相配,而衍成“写境”一词。理想与写实的概念则来自西方。王国维此前多年研读西方哲学美学著作,故拈其名词以论中国古典,也十分自然。王国维词论在表述上中西融合的特点在这一则表现得颇为充分。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