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中国古典诗学理想

温柔敦厚:中国古典诗学理想
作者: 汪文学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7.10
折扣购买: 温柔敦厚:中国古典诗学理想
ISBN: 9787221165589

作者简介

汪文学,1970年生,苗族,贵州思南人,文学博士,教授。半生职业,游走于为学与为政之间。大学教授二十余年,曾任图书馆长、文学院长、教务处长,以治中国古典文化为职志。中道因学入仕,曾任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现任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以推进文教事业和旅游产业为职业。或学者,或官员,以学助官,以官促学,相得益彰。性嗜书,喜藏书,勤著书,曾管书,亦教书,故以“书生”自居。三十年博览旁观,好学深思,笔耕不辍,有著述十余种,自重者有《正统论——中国古代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研究》《中国传统人伦关系的现代诠释》《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扬雄与六朝之学》《诗性风月之光华 一一 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中国人的精神传统》《边省地域与文学生产》《温柔敦厚:中国古典诗学理想》《贵州地域形象史研究》《贵州地域文化精神研究》十种。自信著书,唯在兴趣,且将所思所想所触所感,诉诸文字,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学的理想品格,一言以蔽之,就是温柔敦厚。于作者而言,需有温柔敦厚之心;于作品而言,需有温柔敦厚之质;于读者而言,需有温柔敦厚之教。温柔敦厚的精神品质体现在中国古典诗学之方方面面。 —— 绪论 P018 温柔敦厚和“思无邪”是就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而言的。“诗可以怨”亦与此三者相关联,就作品而言,“诗可以怨”是基于诗歌思想内容的事实判断。就作者而言,“诗可以怨”是通过抒发胸中的怨情而满足个体的倾诉欲望,最终达到温柔敦厚的理想境界。就读者而言,“诗可以怨”则是通过阅读有怨情的作品,从而引起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达到“释怨”“止怒”“去忧”之目的,通过调节缓和怨情而进入温柔敦厚之理想人格境界。所以,无论是“思无邪”,还是“诗可以怨”,它们与温柔敦厚并无明显的扞格。 ——第一章 P043 如果说唐诗呈现的是古典美,宋诗则是在中唐以来以韩愈为代表的现代性诗风影响下的创作。中国古代诗歌由唐诗向宋诗的转型,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国古代诗学由古典美向现代性的发展。因此,我们说诗最能呈现温柔敦厚的中国古典美学理想,更准确的表述是: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唐诗最能呈现中国古典美学理想。 ——第三章P133 总之,温的感情是柔性的,因而有弹性,有吸引力,有感觉温和、使人亲近的特点;温的感情是敦厚的,因而富于深度,富有远意,是有无限层次的情感。因温而“柔”,因温柔而敦厚。温柔敦厚是人生的理想状态,亦是人生的正常状态。处于创作状态中的诗人,虽与常人略有区别,但诗人必须拥有健康纯正的心灵,诗人的心灵必须是温柔的,其情感必须是敦厚的,如此才能写出有益于世道人心的雅正纯厚的诗歌。 ——结语 P368 ◆ 大历史视角,鸟瞰中国古典诗歌,领略古典诗学中的生活美学 提纲挈领,指点读诗门径,透彻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格理想和君子情怀,引导读者发掘古典文学鉴古知今的乐趣与价值,是你概览中国古典诗歌的不二之选。 ◆ 多角度解读古典诗歌经典之作, 掌握欣赏古典诗歌的正确姿势 用时下年轻人喜爱的语言,快速拉近古典诗歌与现代人的距离,带你直抵古典诗歌中的生活美学的源头,不知不觉提升精神境界和美学趣味。 ◆ 揭秘中国政治、民族性格、君子情怀背后的美学理想 中国古典诗学以均衡、和谐为主要特征,以雅、厚、和为最高追求,以温柔敦厚为理想品格,在古典诗歌中藏有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巨大力量。翻开本书,在中国古典诗学理想中读懂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找到诗意栖居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