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魏晋史

一看就懂的魏晋史
作者: 张梅华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一看就懂的魏晋史
ISBN: 978750937607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日落西山汉王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佚名《涉江采芙蓉》 汉朝与中国历史上所有封建王朝的兴盛衰亡一样 ,从建立之初就埋下了使其灭亡的种子。 公元25年,刘秀自立为帝,史称汉光武帝,东汉 自此建立。由于刘秀是南阳豪强出身,所以东汉统治 集团也是以南阳豪强为主的豪强集团。刘秀在位时共 封功臣三百六十五人,外戚四十五人,受封者多是从 刘秀所属的豪强集团中选出来的。被封的豪强由于占 有大量土地,把持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实际上与地 方割据无异。豪强势力是东汉王朝建立的基础,同时 也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到了东汉末期,各方豪强割 据一方,致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汉光武帝和他的继承人汉明帝在位时期,采取了 许多利民的措施,他们严惩不法官吏,减轻赋税徭役 ,因此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姓能够 安居乐业。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改变了汉明帝从严 治国的方针,对官吏和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持放纵态 度,这就给贪官污吏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壮大提供了便 利。汉章帝死后,由于东汉的皇帝多幼年即位,给了 宦官和外戚可乘之机,他们围绕皇权展开一场场血腥 斗争,东汉的政局也开始出现动荡,其主要表现就是 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 东汉第一位专权的外戚是大将军窦宪。章帝去世 后,年仅十岁的和帝继位,由于皇帝年幼,需要太后 辅政,于是窦太后临朝。窦太后一个女流之辈哪里懂 得治国之道,于是将大权交给了兄长窦宪,皇权从此 落到了窦氏一门的手中。但外戚毕竟不是皇权的正统 继承人,和帝年长之后,在宦官郑众等人的帮助下诛 杀了窦宪,可随后又出现宦官郑众专权的局面。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统治集团专制制度的 必然结果,专制制度使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 ,这就给靠近权力的外戚和宦官以可乘之机,外戚利 用皇帝幼小掌握朝政,皇帝长大后,宦官又利用皇帝 消灭外戚的机会掌权。在这种腐败的政治统治下东汉 政权逐渐趋于瓦解。 到了东汉末年,东汉王朝已经腐败透顶,汉桓帝 妻妾多达五六千人。而汉灵帝继位后,其贪婪程度与 桓帝比起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将东汉原有的卖官 制度扩大执行,只要拿钱就可以做官。而靠金钱得到 官职的人为了收回买官的钱自然要加大力度剥削百姓 ,弄得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皇帝如此昏庸,官吏 更是巧取豪夺,所以东汉末年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广 大人民群众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 ,他们开始铤而走险,不断发动起义。但由于准备不 充分,最初的几次农民起义遭到朝廷的血腥镇压。 知识链接 党锢之祸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愈演愈烈, 政治腐败,经济凋敝,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使东汉政 权处于摇摇欲坠之势。桓帝时期,以李膺、陈蕃为首 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联合起来,结成 朋党,猛烈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宦官依靠皇权,向 党人发动大规模的残酷迫害活动,史称“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前后发生过两次,最终以宦官几乎诛尽士 大夫一党结束。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 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张角与兄弟张宝、张梁总结了之前一些农民起义 者的经验教训,决定以传教的方式广泛发动群众,为 此他创立了太平教。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暗中组织传 道十余年,信徒多达十多万人,遍布青州、徐州、幽 州、冀州、荆州、扬州等各地。人多之后,为了便于 管理,张角把信徒分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余人,小 方几千人,设将领统率各方。为了增大起义成功的概 率,他还收买了一些宦官作为起义的内应。 经过长时问准备,张角认为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秘密约定于甲子年,也就是公元184年3月5日发 动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口号中的“苍天”指的是东汉王朝,而 “黄天”指的是太平道。 可是就在离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起义 军内部出了叛徒,张角的一个弟子向东汉政权告密, 朝廷闻讯后大惊,立刻在洛阳地区围捕叛乱分子,捕 杀了包括起义首领马元义在内的太平教群众一千多人 ,汉灵帝还命令冀州官吏抓捕张角,这就打乱了张角 的部署。 在此紧急关头,张角只好派人命令各方将领立刻 起义。由于起义者都头戴黄巾为标志,因此这次起义 被称为“黄巾起义”。张角起义后,起义军气势如虹 ,他们烧官府,杀官吏,全国打成了一锅粥,东汉统 治为之震动。 黄巾起义后,汉灵帝采取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的政策,他对地方豪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认 识到东汉政府和他们是一棵树上的果子,树一倒全完 蛋。因此上层统治阶级空前团结起来,董卓、曹操、 孙坚等纷纷率兵镇压起义,一致向黄巾军发起进攻。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