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陷阱(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精)](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5/08/20190925082219800.jpg)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5.60
折扣购买: 算法的陷阱(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精)
ISBN: 9787508687520
阿里尔?扎拉奇 (Ariel Ezrachi) 牛津大学竞争法教授,牛津大学竞争法与政策中心主任。 莫里斯 E. 斯图克 (Maurice E. Stucke) 田纳西大学终身法学教授、The Konkurrenz Group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
序言 现如今,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机算法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新月异,它们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做出了同样的承诺:科技将改善我们的生活。从表象看,网络世界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比价网站的创建、各式各样的电商促销、数不尽的手机应用程序的确降低了商品的售价、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消费模式还有望迎来新的创新。 然而,当原先那些促进竞争的红利不再,这类科技的发展是否又会将我们引向事物的反面?溢价的产品、低劣的质量与有限的选择是否会成为消费市场的未来?*不消说,人们珍视的个人隐私也将被践踏? 对此,我们所能给出的答案可能听上去会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在很多市场中,大数据与信息科技的应用的确激发了商业的繁荣,竞争机制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好处,我们实难否认。但是,一旦有人选择透过事物的表象来看其本质,那么一个复杂得多的真相即将浮现。 事实上,处在动态变化中的人工智能、定价算法与线上交易和竞争已将我们带入了一片全新的领地——在这里,市场竞争的各种属性看似与我们原先熟知的那一套理论无异,但是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却远远小于我们的期望。 活跃的市场动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初创企业的野蛮生长仿佛为我们勾勒一幅人人得享其成的美好景象,这不正是一个开放经济下的乌托邦。但是,拨开这层光鲜的外衣,信息科技进步的背后却暗藏着一个运转越发顺畅的机器,它不只是给传统市场带来了结构化与消费行为上的转变,它还藐视自由竞争,甚至有可能倾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石。而本书则将聚焦这只由算法经济学驱动的新经济引擎。 正如我们所知,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中,是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担负起了社会资源分配的工作。但现如今,在不少产业中,竞争所能发挥的作用却被一只““数字化的手””所取代,而后者显然是一种可以被人为*纵的市场力量。在它的作用下,市场出现了一些反竞争行为。但是面对这种新型的市场垄断形式,我们的竞争执法机构却欠缺准备,难以招架。 当然,我们还是得承认,通过精妙的计算机算法,互联网商务的兴起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市场竞争并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这并不是事情的全貌。在本书中,我们将探究这种结果的转变将如何致使社会资源发生不公正的再分配;此外,为了应对这种新型的垄断形式,我们还将重新审视各国反垄断机构当前的政策与法律工具。其实,在谈及这个话题时,就连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充满了挑战——“计算机之间可以共谋吗?”、“线上平台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多少选择?”在当下,人们或许很难体察到信息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但事实上,它不仅会触及我们个人的福祉,就连**的理想也可能被其侵蚀。 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变革,并向读者揭示算法经济学与人工智能促成共谋或“有意识的平行行为”(conscious paralleli**)的途径,而互联网巨头与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那层亦敌亦友(Frenemies)的关系也是本书的一段重要内容;另外,行为定向广告1的广泛铺陈、数据挖掘与分析、线上媒介与比价网站的作用等议题也都被纳入了本书讨论的范畴。 在研究工作中,对于当前与未来互联网经济的真实竞争力这个难解之题,我们试着给出一个答案。我们将以算法经济学的广泛应用作为开展研究工作的背景条件,对市场非**竞争的现状、消费者保护与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能发挥作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据向反垄断机构提供政策建言,弥补当前的执法真空。 本书的创作初衷发源于我们在泰晤士河畔散步时的闲谈。当时,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计算机之间可以共谋?那么这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在这里,请容我转述T?S?艾略特(T. S. Eliot)的名言,正是它**我们走上了这段研究的旅程: 唉, 不要问,“那是什么?” 让我们快点去做客。2 于是,我们就行动了。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新的问题还在不断涌现。有幸的是,这项研究同样得到了其他领域专家的积极响应与热烈讨论,不少反垄断机构官员、律师、经济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与工程师都对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我们也诚挚地希望读者们能够加入这场讨论。 1.创新性。本书是关于反思算法的图书。在当前算法流行的市场,本书对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五种情景进行了揭露和批评。2.对当前时兴的共享经济、大数据等在竞争状态下巨头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揭露,并提出了监管机构必须提出可行的方法和政策,才能制止这种共享经济对人类的欺骗。3.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在构成事实垄断,算法经济与人工智能正在促成默许共谋。监管还是放手?“有形之手”如何介入?算法的奴隶该如何逃离陷阱?进而作者提出,在保持市场无形之手活力的情况下,必须加强“有形之手”的监管,实现有形和无形的有效结合。4.我们是算法的*益者还是*害者?我们支配算法还是算法玩弄我们? **平台如何*作四种共谋场景,算法垄断与数据驱动如何形成共谋,监管工具箱能否防止陷入场景欺骗。**平台提供了什么,获取了什么?算法垄断了什么?任其“无形之手”发展还是需要“有形之手”监管?当打开**平台的刹那,你已进入了算法的陷阱,并成为任由“狮群”宰割的“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