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佛教十三经

无量寿经/佛教十三经
作者: 总主编:赖永海|译者:陈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5.00
折扣购买: 无量寿经/佛教十三经
ISBN: 978710107366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无量寿经(佛教十三经)》:   大教缘起第三   本品属于“序分”中的“别序”部分,是由“通序”转入经文主体“正宗分”的过渡,点明本经所出的特殊因缘,亦称为“发起序”。   本品以如来放现瑞光开始,其所示现的瑞相光明被阿难看到,由此生发稀有无上的欢喜心,并向如来请法。世尊对阿难问法予以高度评价,认为阿难所问,对一切众生都具有无尽的利益,甚至“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娟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其之所以如此,乃在于阿难的问法引出了如来下面的一切经说,换言之,即引发了《无量寿经》的问世。   尔时世尊①,威光赫奕②,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注释:①尔时:那时。即宣说本经的灵鹫山法会之时。世尊: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因佛为世人所共尊,故有此称。   ②威光:具有神威之力的光明。因为佛的智慧光明具有能破除一切烦恼暗障的威力,所以称佛陀的光明是“威光”。赫奕:描摹佛陀威光的明耀强盛,“赫”为明耀,“奕”为强盛。译文:那一时刻,释迦牟尼佛放出雄猛有威,明耀强盛的光明,其光之明烈如同熔化的金子,聚汇在一起。又好似一面明镜,光芒外射,又畅显于镜中,内外映彻,通体光明。释迦牟尼佛所发出的神光,殊胜明耀,殊胜广大;其光之形色,交互回转,瞬息万变,无有穷极。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①,悦豫清净②,光颜巍巍,宝刹庄严③。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④,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④,长跪合掌⑥,而白佛言⑦:“世尊,今日入大寂定⑧,住奇特法⑨,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⑩,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注释:   ①色身诸根:指眼、耳、鼻、舌、身五根。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五根”为色根,再加上属于无色根的念虑之根“意根”,统称“六根”。   ②悦豫:欢喜愉快。清净:远离烦恼、执着、分别。   ③宝刹:这里指佛光中所呈现的佛国净土。庄严:佛教常用语。原意为装饰布列,佛教多指布列诸种宝物、鲜花、宝盖、幢、幡、璎珞等,以装饰严净道场或国土等。   ④希有:佛教赞佛常用语。意为稀少难逢,无可堪匹。《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三称佛陀有四种希有,即:(一)时希有,谓佛陀之出世,非旷世所常有。(二)处希有,三千世界中,佛陀不出现于他处,唯降生于迦毗罗城。(三)德希有,佛陀乃具无量之福德智慧者,以其最尊,无人能比,故谓德希有。(四)事希有,佛陀一代所做,系以佛法普利众生,故为希有殊胜之事。   ⑤偏袒右肩:又作“偏露右肩”,略称“偏袒”。即披着袈裟时袒露右肩,覆盖左肩。原为古代印度表示尊敬的礼节,佛教沿用之,比丘拜见佛陀或问讯师僧时,都必须偏袒右肩。一般认为,偏袒右肩可以方便从事拂床、洒扫等工作,所以象征便于服劳、听令使役,于是以偏袒右肩为礼敬尊重的标志。长跪:又称“胡跪”,指双膝跪地,小腿悬空,上身挺立,两脚趾头拄地,表示极为尊敬。   ⑥合掌:佛教习用礼节,又名“合十”。左右十指,伸直合拢,置于胸前,表示一心诚敬。《无量寿经(佛教十三经)》:   大教缘起第三   本品属于“序分”中的“别序”部分,是由“通序”转入经文主体“正宗分”的过渡,点明本经所出的特殊因缘,亦称为“发起序”。   本品以如来放现瑞光开始,其所示现的瑞相光明被阿难看到,由此生发稀有无上的欢喜心,并向如来请法。世尊对阿难问法予以高度评价,认为阿难所问,对一切众生都具有无尽的利益,甚至“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娟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其之所以如此,乃在于阿难的问法引出了如来下面的一切经说,换言之,即引发了《无量寿经》的问世。   尔时世尊①,威光赫奕②,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注释:①尔时:那时。即宣说本经的灵鹫山法会之时。世尊: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因佛为世人所共尊,故有此称。   ②威光:具有神威之力的光明。因为佛的智慧光明具有能破除一切烦恼暗障的威力,所以称佛陀的光明是“威光”。赫奕:描摹佛陀威光的明耀强盛,“赫”为明耀,“奕”为强盛。译文:那一时刻,释迦牟尼佛放出雄猛有威,明耀强盛的光明,其光之明烈如同熔化的金子,聚汇在一起。又好似一面明镜,光芒外射,又畅显于镜中,内外映彻,通体光明。释迦牟尼佛所发出的神光,殊胜明耀,殊胜广大;其光之形色,交互回转,瞬息万变,无有穷极。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①,悦豫清净②,光颜巍巍,宝刹庄严③。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④,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④,长跪合掌⑥,而白佛言⑦:“世尊,今日入大寂定⑧,住奇特法⑨,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⑩,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注释:   ①色身诸根:指眼、耳、鼻、舌、身五根。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五根”为色根,再加上属于无色根的念虑之根“意根”,统称“六根”。   ②悦豫:欢喜愉快。清净:远离烦恼、执着、分别。   ③宝刹:这里指佛光中所呈现的佛国净土。庄严:佛教常用语。原意为装饰布列,佛教多指布列诸种宝物、鲜花、宝盖、幢、幡、璎珞等,以装饰严净道场或国土等。   ④希有:佛教赞佛常用语。意为稀少难逢,无可堪匹。《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三称佛陀有四种希有,即:(一)时希有,谓佛陀之出世,非旷世所常有。(二)处希有,三千世界中,佛陀不出现于他处,唯降生于迦毗罗城。(三)德希有,佛陀乃具无量之福德智慧者,以其最尊,无人能比,故谓德希有。(四)事希有,佛陀一代所做,系以佛法普利众生,故为希有殊胜之事。   ⑤偏袒右肩:又作“偏露右肩”,略称“偏袒”。即披着袈裟时袒露右肩,覆盖左肩。原为古代印度表示尊敬的礼节,佛教沿用之,比丘拜见佛陀或问讯师僧时,都必须偏袒右肩。一般认为,偏袒右肩可以方便从事拂床、洒扫等工作,所以象征便于服劳、听令使役,于是以偏袒右肩为礼敬尊重的标志。长跪:又称“胡跪”,指双膝跪地,小腿悬空,上身挺立,两脚趾头拄地,表示极为尊敬。   ⑥合掌:佛教习用礼节,又名“合十”。左右十指,伸直合拢,置于胸前,表示一心诚敬。   ⑦白:禀白。   ⑧大寂定:又作“大涅粲”、“大灭度”。意指如来所入的禅定,这里专指念佛三昧。   ⑨奇特法:《净影疏》认为,佛所得法,不是菩萨等人所能得到,世间所无,所以叫做“奇特法”,这里是指念佛法门。   ⑩去来现在: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即一个人现在生存的现世、出生以前生存的前世及命终以后生存的来世。又有以现在的一刹那为中心,及其前后合称为“三世”。也有以劫为单位,以贤劫为现在,以此而建立“三世”。佛佛相念:佛与诸佛之间互相忆念、心心相印。   ⑦白:禀白。   ⑧大寂定:又作“大涅粲”、“大灭度”。意指如来所入的禅定,这里专指念佛三昧。   ⑨奇特法:《净影疏》认为,佛所得法,不是菩萨等人所能得到,世间所无,所以叫做“奇特法”,这里是指念佛法门。   ⑩去来现在: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即一个人现在生存的现世、出生以前生存的前世及命终以后生存的来世。又有以现在的一刹那为中心,及其前后合称为“三世”。也有以劫为单位,以贤劫为现在,以此而建立“三世”。佛佛相念:佛与诸佛之间互相忆念、心心相印。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