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猎
作者简介
刘玉民,男,1951年2月生于山东荣成市。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济南市文联副主席、济南市作协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政协文化组副组长、山东文人书画院院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过龙兵》《羊角号》《八仙东游记》等,中篇小说《海猎》《不肯流逝的岁月》《岳家军的第一面旗帜》等,另有报告文学、剧作、诗歌、散文等十余部。其中《骚动之秋》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广为流传。有作品被列入中学语文试卷和被介绍到国外。书画作品入编《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书画卷》《齐鲁艺术名家·书法卷》等。
内容简介
港湾里第一声舵铃响过,第一只渔船点火起锚的时 候,鲁渔3038的船员们,便无一遗漏地出现在船头船尾 的舱板上。 那是海湾一年一度最为静谧神圣的时刻。当夜如同 一名最劣等的油漆匠,莫名其妙地把天和地、天和海、 海和地,涂抹成完全相同的一副面孔时,停泊在港湾里 的数千条大小不一的渔船,便悄然地潜伏起来。刮了一 天一夜的东南风才要刹住,北风又鼓噪着撕扯得渔旗猎 猎作响,生怕目标不被海龙王发现似的。海的呼吸由此 而愈发浑重急促,料峭的寒气和并不讨人欢心的亲吻, 便轮番地袭向渔船。那些几天里刚刚从山东半岛各地, 从辽宁、河北、天津和江苏北部沿海,风云聚会而来的 渔船,却只撇下一盏昏昏黄黄、半忪半醒的锚灯,安然 地枕着蓝色的原野,做起了九月金秋的梦。 九月金秋的渤海渔港之夜啊,你凝聚了多少渔家儿 女的梦想和憧憬! 突然,港湾中不知哪个方位响起一串舵铃。舵铃很 轻,也不急促,却十分脆响悠扬。望不见人影,听不见 脚步声,柴油机和起锚机便轰然作响。港湾里出现了一 组红白绿三色灯光。“左红、右绿、当头白”——正是 一只启航的渔船。渔船小心翼翼地在无数船的丛林中回 旋,款款徐徐地朝向港湾外的渤海海面驶去。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鲁渔3038身高马阔的大副黑塔 ,没顾得瞅一眼腕上的“大罗马”,身子先从舵楼上滑 落下来。与他同时,前舱后舱的门被甩得噼啪作响,包 括大车二车在内的全体九名船员,鱼跃似的出现在舱面 上。 港湾里的静谧和神圣被打破了。先是几条船上响起 舵铃,亮起三色灯光。不过几分钟时间,舵铃此起彼伏 响成一片,人声鼎沸,各种型号的柴油机竞相争鸣,遍 布港湾中的疏落而惨淡的锚灯,倏忽间,化作了一片色 彩斑斓的灯群。灯群中人影憧憧,船影憧憧,千百面火 样的渔旗,千百只作为收网标记的五颜六色的虾芒,飘 忽闪耀。黑夜浑如白昼,秋风荡逸的港湾,变成了一座 繁华喧腾的闹市。 鲁渔3038仿佛一个弃儿,孤单单地偎依在港湾边角 的码头旁。舱门关闭,舵楼上只有一盏锚灯。按照规定 ,此时进入渤海湾必须悬挂的“准流”渔旗,中桅杆顶 也找不见影儿。黑塔和九名船员或坐在船头,或站在船 尾,只把定定的、满是忧虑和焦躁的目光,贪婪地投向 动荡着的港湾。 “妈拉个巴子!今年算是砸到底啦!” 终于忍不住,有人骂起来。是一个四十多岁,长着 一圈络腮胡子的船员。 “不砸到底才算神仙!等着回去当裤子卖老婆吧! ” 有人应着。应着的还有一片长吁短叹,几声踢在舱 板和船帮上的凶狠。一个十七八岁、被唤作小布鸽的船 员,好像是为了缓解和转移同伴们的情绪,用手指着港 湾里正在争先向外运动的渔船,说: 茅盾文学奖得主新作, 收录三十年创作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