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我们身边的科学丛书

野花/我们身边的科学丛书
作者: 盛世视佳
出版社: 北方妇儿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00
折扣购买: 野花/我们身边的科学丛书
ISBN: 978753857506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如果不是什么中医大夫,我想天麻最贴近我们生 活的地方,就 是饮食了。我妈妈就特别擅长以天麻为材料制菜,她 说天麻有非常 突出的滋补功效。其实天麻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见的 中药,其功用 一些古书都有明确的记载。以下就 是一些古书对天麻的药理描述: 《雷公炮炙论》中《抱朴子》 曾提到这么一段:独摇芝,无风自 动。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 似苋,其根有大魁如斗,有细者如 鸡子十二枚,周绕大根之四方,相 去丈许,皆有细根如白发以相连。 主高山之上,其所生左右无草。 《唐本草》是这样记载的:赤箭,此芝类,茎似 箭簳,赤色, 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 同,惟无心 脉。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似芋。其实似苦楝子 ,核作五、六 棱,中肉如面,日暴则枯萎也。得根即生啖之,无干 服法也。 《本草图经》也提起:赤箭,今江湖间亦有之, 然不中药用。 今三、四月采苗,七、八、九月采根。《本经》但云 三月、四月、 八月采根,不言用苗,而今方家乃并用根苗,各有收 采时月,与 《本经》参差不同,难以兼著,故但从今法。天麻, 今京东、京 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春生苗,初出若芍药, 独抽一茎,直 上高三、四尺,如箭簳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芝,茎 中空,依半 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 粒大;其子至 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 连生一、二十 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名日龙 皮;肉名天 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内采。初取得乘润刮去 皮,沸汤略煮 过,暴干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 ,甚珍。 还有《梦溪笔谈》:赤箭,即今之天麻也。后人 既误出天麻一 条,遂指赤箭别为一物:既无此物,不得已又取天麻 苗为之,滋为 不然等等。 根据古书的描写,然后查阅资料,我们可以了解 到天麻为兰科 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又名赤箭、离母、鬼督邮、神 草、独摇芝、 赤箭脂、定风草、合离草、独摇、自动草、水洋芋。 立冬后至次年 清明前采挖(以冬麻为好),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 两千多年前就 已入药,以云南昭通产者为优。天麻富含天麻素、香 荚兰素、蛋白 质、氨基酸等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癫痫、抗 悸厥、抗风湿 以及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的功效。通 常还用于治疗 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和破伤风以及头昏眼 花、神经衰 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天麻 对血管性神经 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 天麻为多年腐生直立草本,成熟的天麻呈椭圆形 或长条形,略 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厘米,宽1.5~6厘米, 厚0.5~2厘米。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 成的横环纹多 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 嘴状的芽或残 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 面较平坦,黄 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 天麻不仅药用价值高,天麻花也具有很高的观赏 价值。花呈淡黄 绿或橙红色,茎顶生20~50朵,总状花序,长5~30 厘米,最长可达50 厘米,开花顺序从下自上。花苞片膜质,长披针形, 长1~1.5厘米; 花梗和子房Ko.7~1.2厘米,略短于花苞片;花扭 转,橙黄、蛋黄、 蓝绿或黄白色,近乎直立;萼片与花瓣合生成斜壶状 花被筒,花被筒 长约1厘米,直径5~7毫米,口部斜形,顶端5裂,两 侧萼片合生处裂 深达5毫米;外轮裂片为离生萼片,三角卵形,先端钝 ;内轮裂片为离 生花瓣,长圆形,较小;唇瓣白色,长卵圆形,长6~ 7毫米,宽3~4 毫米,先端3裂,基部贴紧蕊柱足末端,具一对肉质胼 胝体,胼胝体连 接花被筒内部,上部离生,具乳突,边缘具不规则深 齿;蕊柱长5~7 毫米,具短蕊柱足,子房下位,倒卵形,子房柄扭转 ,柱头3裂;花药 较大,近顶生,花粉团2个,粒粉质,由可分的小团块 组成,无花粉团 柄和粘盘。 蒴果每株约30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1 .8厘 米,宽8~9毫米。种子多数,平均2~4万粒每果,极 小, 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