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柔然卷)(精)](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810/13/20210810131035610.jpg)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101.20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柔然卷)(精)
ISBN: 9787030690128
第一章 柔然的研究资料和研究状况
柔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见于汉文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祥于今内蒙古阴山以北的乌兰察布高原。5世纪初,柔然贵族社崘在漠北建立以柔然族为主体,包括敕勒、匈奴、鲜卑、汉族等多个民族的中国古代区域性政权——柔然汗国,揭开了东胡系民族在蒙古高原建立长期有效统治的序幕。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对柔然历史有不少反映,依靠这些资料,能够梳理柔然兴起、发展、衰亡的历史脉络,考察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与周边政权或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虽然柔然的考古学文化尚未被分辨、识别出来,但近年来在蒙古高原发现的一些4—7世纪的墓葬遗迹为柔然时期蒙古高原草原游牧人群的生活状态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此外,不少与柔然相关的碑刻资料和出土文献,也起到了证史、补史、纠史的作用,拓展了柔然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1世纪以降,中外研究者依据历史文献的记载,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各自的研究方法对柔然历史进行了探索,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尚待进一步思考和完善。收集、整理和辨析柔然研究资料,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是全面系统研究柔然历史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节 基本文献史料与考古资料
柔然文献资料主要由基本史料、柔然历史人物专传和散见史料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汉文基本文献史料对柔然历史的记载最为集中。中外学界对柔然历史中很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看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相关资料的研究不够深入,甚至没有对汉文基本文献史料做必要的对比、辨析。因此,详尽占有柔然基本史料,辨明史源关系,明确史料价值,无疑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柔然史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史、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柔然基本史料是指各类体裁史书对柔然历史的集中记载,主要包括《宋书》《南齐书》《魏书》《梁书》《南史》《北史》等六部正史里的柔然专传,和《建康实录》《通典》《太平寰宇记》《册府元龟》《通志》《文献通考》《朔方备乘》等典志体史书、地理总志、方志和大型类书中的柔然专条。由于史源、成书年代、编纂者立场、传抄流布等情况不同,这些材料的史料价值各异。
南朝齐、梁间沈约编纂的《宋书》,始撰于南齐永明五年(487),纪传部分成书于永明六年(488),诸志成书年代则在梁天监元年(502)以后,是记录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卷95列传第55《索虏传》附《芮芮虏传》,是现存史籍所见最早的柔然专传,记述了柔然的地理方位、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习俗,以及与南朝交通的道路里程等问题。由于南朝史家缺乏对柔然早期历史的了解,故传文所载多为柔然汗国建立并向刘宋“岁时遣使诣京师”以后的史事,内容也远不及北朝史家的记述丰富。尽管该传记事简略且存在一定讹误,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不少内容可与北朝史书中的柔然资料互补,是研究5世纪80年代以前柔然及其与刘宋关系的重要一手资料。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卷59列传第40内有《芮芮虏传》。该传除有对柔然地理方位、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有无文字等与《宋书芮芮虏传》史文相似的记载外,又增加不少关于柔然历史的新资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例如,对部分柔然使者或百姓发式的记载,揭示了柔然汗国人口构成和民族成分复杂的事实;对王洪轨出使柔然之事的记载,进一步充实了前代史书所载柔然与南朝交通问题的内容;对希利垔、邢基祇罗回两位柔然“国相”事迹的记载,丰富了人们对柔然汗国职官名号及其职权的了解。特别是传文中收录的柔然国相邢基祇罗回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的《劝进表》作为迄今所见唯一的柔然官方文书,展现了柔然统治贵族的政治观念及其对北魏、南齐的政策,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此外,该传对“高车国”建立后柔然势力衰退,以及“高车国”在西域部分地区的活动等问题的记载,亦可与北朝史籍记载的相关内容互为补充。
北齐魏收奉敕撰修的《魏书》成书于天保五年(554),是记录北魏及东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卷103列传第91内有《蠕蠕传》。据《魏书》成书的时代背景和流传过程可知,《魏书蠕蠕传》是南北诸史中撰成时间较早和北朝史书中撰成时间最早的柔然专传。唐人在修撰《北史蠕蠕传》及《通典》“蠕蠕”条时,即沿袭了该传的大部分内容,并根据需要对一些字词做了更替删削。但至北宋初年,该传原文内容多已散佚,今本《魏书蠕蠕传》史文则系后人所补。对比可知,今本《魏书蠕蠕传》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为后人根据《北史蠕蠕传》补缀而成,主要包括柔然的起源、历史变迁及与中原政权或周边民族的关系等几方面的内容。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今本《魏书蠕蠕传》由《北史》补录的内容应该以《北史蠕蠕传》为一手史料,今本《魏书蠕蠕传》为可资参考的二手史料。但今本《魏书蠕蠕传》与《北史蠕蠕传》的部分异文,却表明今本《魏书》传文并非完全补录自《北史》,值得重视。内田吟风《柔然族研究》认为,这种现象与今本《魏书蠕蠕传》残存了部分魏收原书的内容有关。《太平御览》所引《后魏书》的部分内容,可证北宋初年尚有反映魏收所书的《魏书蠕蠕传》残篇存世。《魏书蠕蠕传》:“蠕蠕,东胡之苗裔也,姓郁久闾氏 木骨闾死,子车鹿会雄健,始有部众,自号柔然,而役属于国。后世祖以其无知,状类于虫,故改其号为蠕蠕。” 《北史蠕蠕传》:“蠕蠕姓郁久闾氏 木骨闾死,子车鹿会雄健,始有部众,自号柔然。后太武以其无知,状类于虫,故改其号为蠕蠕。”《太平御览》引《后魏书》曰:“蠕蠕,东胡之苗裔也。木骨闾死,子车庶会自号柔然,役属于魏。世祖以其无知,状类于虫,故改其号为蠕蠕。”对比三者史文,不难看出《太平御览》引文多与今本《魏书蠕蠕传》同。今本《魏书蠕蠕传》与《北史蠕蠕传》相异部分的史料来源应较《北史蠕蠕传》更为原始,是今本《魏书蠕蠕传》最具价值的内容(图一)。
图一 百衲本《魏书》卷103“列传第九十一”首页
唐姚思廉《梁书》卷54列传第48《诸夷传西北诸戎》内有《芮芮传》。该传关于柔然地理方位、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内容的记载,在抄录、改写《宋书》《南齐书》传文的同时,又补入了梁朝建立以后有关柔然的新材料。其中,传文将《南齐书芮芮虏传》的“编发左衽”改作“辫发”;在柔然人的居住方式后,补入其“衣锦,小袖袍,小口袴,深雍靴”等内容;沿袭、改写《宋书》传文关于柔然地气寒凉的记载,并补入“七月流澌亘河”句;自“天监中,始破丁零,复其旧土”句以后至传末,则是《宋书》《南齐书》所无的新内容。该传最具价值的内容,是在前代史书基础上增补的关于柔然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的部分,以及6世纪初柔然与萧梁交往的资料。
《南史》《北史》系唐代李延寿私撰史书,于显庆四年(659)正式被官方批准流传。《南史》卷79列传第69《夷貊传下》内有《蠕蠕传》。对比可知,《南史蠕蠕传》史文多取自《梁书芮芮传》,部分内容节录自《南齐书芮芮虏传》。由于《南齐书》《梁书》俱存,作为二手史料的《南史蠕蠕传》并没有特殊的参考价值。与《南史》一样,由于《北史》大体以此前成书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基础增删、改写而成,所以应将《北史》视作二手史料,但在此四史出现散佚或错讹后,后人尝取《北史》补缺。于是,《北史》的部分纪传相对北朝诸史及《隋书》中那些由后人补缀的篇目,反而成为一手史料。《北史》卷98列传86《蠕蠕传》即属此类。
《北史蠕蠕传》对柔然始祖木骨闾的历史活动、柔然早期部落形成、柔然汗国兴衰、柔然政治军事制度、柔然人的经济生活、柔然文化习俗、柔然与周边诸政权或各民族关系等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述,是现存资料相对比较原始和内容最为完整的柔然专传。如前所述,《魏书》卷103诸传久已散佚,今本《魏书蠕蠕传》系后人所补。清代赵翼认为:“《北史》于元魏纪传则但有删减耳。”《魏书高祖纪》记载,延兴三年(473)七月,“蠕蠕寇敦煌,镇将乐洛生击破之。事具《蠕蠕传》”;同书《拓跋云传》亦载有任城王拓跋云以中军大都督从时为“太上皇帝”的献文帝征讨柔然之事,“事具《蠕蠕传》”。但《北史蠕蠕传》及与之内容大体一致的今本《魏书蠕蠕传》均无与此相应的记载。可见,《北史蠕蠕传》确应删减了原本《魏书蠕蠕传》的部分内容,后人补缀的今本《魏书蠕蠕传》又主要抄录自《北史蠕蠕传》。因此,除《魏书蠕蠕传》《北史蠕蠕传》互异的部分内容外,《北史蠕蠕传》中的绝大部分史文相比于今本《魏书蠕蠕传》成文年代更早,是研究北魏时期柔然历史的一手史料。此外,《北史蠕蠕传》还补入了不少东、西魏分立以后有关柔然历史的资料。例如,东、西魏各自与柔然和亲、柔然可汗阿那瓌设立具有中原制度文化特色的职官,以及对阿那瓌败亡后柔然余部历史活动等史事,皆《北史蠕蠕传》独有的内容,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唐代许嵩所撰《建康实录》卷16《齐下》有“蠕蠕国”条。对比可知,《建康实录》中柔然专条的史文主要抄录、改写自《南齐书芮芮虏传》,史料价值不大。但值得重视的是,部分不见于前史记载的有关柔然遣使南朝的散见史料,有赖《建康实录》其他篇目的收录得以保存。《通典》是唐代杜佑编撰的典志体史书,载有大量关于地志和民族的资料,历来备受史家重视。卷196边防第12内有“蠕蠕”条。通过与前代史书的对比,可知其主要内容系删减、改写《魏书蠕蠕传》和《北史蠕蠕传》而成。但《通典》“蠕蠕”条的部分史文却与《北史蠕蠕传》及今本《魏书蠕蠕传》皆不相同,应与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本《魏书蠕蠕传》的风貌有关。例如,《通典》“蠕蠕”条所载5世纪初柔然汗国东、西所界分别是“焉耆之北”和“朝鲜故地之西”,即与《北史蠕蠕传》及今本《魏书蠕蠕传》所记“朝鲜之地”和“焉耆之地”异;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修订者认为:“征诸此传所述柔然活动情况,其东、西所界,《通典》所说更为准确,疑即出自《魏书蠕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