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不当行为问题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不当行为问题研究
作者: 王爱萍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中国上市公司不当行为问题研究
ISBN: 9787516429785

作者简介

王爱萍,女,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在《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国际金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经济管理》等CSSCI期刊和Economics Letters、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研究方向包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公司融资理论与政策等。

内容简介

1990 年和 1991 年,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从无序生长的初创期,到有序规范的协调期,再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成熟期,中国资本市场栉风沐雨三十余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为核心的多层次体系,为数以万计的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平台和成长的土壤,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和腾飞的助推器。然而,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不乏采取不当行为来谋取不当利益的现象。从 21 世纪初的亿安科技、蓝田股份、银广夏,到后来的绿大地、万福生科,再到博元投资、欣泰电气等事件,我国资本市场屡屡爆出令人震惊的上市公司不当行为丑闻。这些不当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打击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并且影响到了中国金融行业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声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上市公司不当行为是资本市场上的“毒瘤”,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厉打击,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事实上,为了遏制资本市场中的不当行为,中国监管部门多年来不遗余力地进行政策制度改革、强化监管措施、维护市场秩序,例如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上市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日趋严厉等。但由于惩戒力度不够,远远小于不当行为所带来的潜在利益,不法分子在权衡利益和成本之后仍然愿意铤而走险,导致上市公司不当行为事件屡有发生。从已经揭露和公布的不当行为案件统计情况来看,不当行为事件总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超过一千家上市公司曾多次发生不当行为(详见本书第二章第四节)。2019 年,科创板正式设立,并试点注册制,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提供了试验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不当行为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将意味着资本市场会孕育和积累更多的风险。2020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主体的违法违规成本,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年 4 月,证监会表示,将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欺诈等恶性违法行为,用足用好新《证券法》,集中执法资源,强化执法力度,从严从重从快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责任,加大证券违法违规成本,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坚决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市场纪律和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因此, 如何有效地防范、监管上市公司不当行为将是我国资本市场面对的重要也是首要的课题。解决该问题首先依赖于对上市公司不当行为进行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只有对不当行为的引发原因、作用机制及如何监管等重要问题有深入的理解,才能促进各监管部门实施更加有效的改革措施,完善市场环境,推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有关公司不当行为的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充分认识,直到 21 世纪初安然、世通等公司的丑闻被曝光后,公司不当行为问题才开始引起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顿时进入白热化状态,逐渐形成了包括公司不当行为的原因分析、公司不当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公司不当行为的识别与监管以及公司不当行为的后果分析等在内的比较系统的研究体系。与之相比,国内学术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较为滞后,并且少有研究直接针对不当行为本身展开,大多是围绕财务舞弊、公司违规、盈余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当行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不但是现实需要,也是补充和完善国内该领域学术研究的需要。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明确上市公司不当行为的定义,首次对资本市场不当行为进行系统和精准的研究;二是吸收已有研究理论,构建研究此类问题的统一框架;三是多种计量方法并用,有效地解决了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四是对当前关于公司不当行为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五是对上市公司不当行为的发生和发现两个过程进行研究,扭转了已有研究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