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作者: [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 / 王臻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8.10
折扣购买: 父母的觉醒
ISBN: 9787552003796

作者简介

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出生于印度,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萨巴瑞博士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又将其同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她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过各类人群,比如亚洲海啸的幸存者、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女性、年老体弱者、企业领袖等。她曾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并在各大公司、学校与家长团体发表演讲。东西合璧的特点让她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受众。 萨巴瑞博士现同丈夫、女儿一起在纽约生活。

内容简介

一天早晨,我女儿兴致勃勃地将我从梦中推醒。 “仙女送给你一个惊喜的礼物,”她冲我耳语道,“ 瞧瞧仙女送了你什么!” 我一伸手,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一美元的纸币, 只见它从正中间被撕成了半截。女儿说:“仙女送了 你半块钱,还有半块在爸爸枕头下面。” 这一下,我睡意全消。 与此同时,我发觉眼前的处境有些左右为难。一 时间,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念头:“钱不是长在树 上的,我的女儿一定要正确理解金钱的价值;我该不 该借此机会教导她,让她不要浪费金钱,告诉她撕成 两半的钞票就不能用了呢?” 当时我意识到,自己作出的反应有可能让孩子精 神大振,也有可能伤了她的心。所幸的是,那一刻我 决定把问题搁置起来,不忙着给她“上课”;我只是 告诉她,我很为她自豪,因为她那么慷慨地贡献出了 自己仅有的一块钱;我还要感谢仙女,因为她很高尚 ,而且一碗水端平,明察秋毫地把钱平分给了我和她 爸爸。女儿听了这些以后眼中放出了光芒,整个卧室 好像都为之一亮。 我们所养育的是一副个性独立的精神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状况,我们需要 在理智与心灵之间挣扎一番——或者可以说是“自负 心”和“真心”之间的挣扎。“真心”指的是真实的 自我,它是事物的纯粹写照。教养孩子的过程就好比 走钢丝,一步走错就会伤害一个小小的心灵;同样, 一个适当的鼓励就可以让他们在空中昂首阔步。每时 每刻,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有可能打断他们的进步,让 他们裹足不前;也有可能让他们感到振奋,对他们形 成促进。 我们的孩子只会忠于他的自我角色,那时候,他 们全然不关心我们这些家长所揪心的事情。自己在他 人眼里是怎样的,有什么突出的成绩,有没有优异的 特长,表现如何……这些事情都是成人们全心关注的 ,孩子却浑然不放在心上。孩子不会心思很沉重地看 待世间的各种事情,他们只会一头扎进经验的王国里 ,对任何冒险都愿意放手尝试一番。 在“仙女”造访我的卧室的那个早晨,我女儿压 根没想过金钱的价值,也没想过用分给我“半块钱” 来满足我的自负心理;她也没有考虑过那么急急忙忙 把我吵醒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儿。她所表现出来的仅仅 是真实、美好、自主的创造力——欢欢喜喜地展示自 己的慷慨大方,然后看着父母因为“仙女”的意外访 问而高兴,她自己也就跟着高兴。 身为家长,我本人就必须反复面对这样的局面: 女儿就在眼前,期待着我的反馈。此刻,她就像个成 年人一般,一个和我一样的成年人,具有一整套同我 一样的经验和感受——期盼、希望、兴奋、想象、天 才的创意、疑惑的感觉、体味喜悦的能力,凡此种种 与我们并无二致。然而同许多家长一样,我也常常受 到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在需要我反馈的时候错失了 机会。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就会讲大道理,好为人 师;如此一来,在女儿独特而神奇的表达方式面前就 常常显得懵懂而迟钝,甚至不曾意识到:她正在展示 一个人间仅有的自我呀。 有一点很关键: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不是在培 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个具有独立 特征的灵魂。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铆足精神,努力 把我们自己同我们的孩子区分开来。我们绝对不能把 孩子当成一件拥有物。只有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才能调整好自己,心甘情愿地按照孩子的需求 去教养他们,而不是按照我们的需求去勉强地塑造他 们。 对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我们往往不能满足。相 反,我们偏向于将自己的主张和期望投射在他们身上 。即使我们有最善意的动机,想要鼓励孩子做最真实 的自己,但许多家长仍旧会落入俗套,不经意间将自 己的计划强加在孩子身上。其结果是,长幼关系每每 会封锁而不是激活孩子的精神。恰恰由于这个关键原 因,许多孩子长大后遭遇了麻烦,还有很多人遭受到 机能障碍之苦。 我们每个人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都充满了对 未来的憧憬。这些憧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些空泛的幻 想。我们会持有一些从来没有检验过的想法、信念、 价值观、假设。很多父母甚至认为,根本没必要对自 己的世界观提出疑问,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于是就不再需要反思了。如此一来,我们就形成 了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没有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之前, 就期望孩子按照我们既有的想法去表达他们自己。我 们没有意识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后代对他们的精 神其实是一种桎梏。 举例来说,如果父母在某方面能力超群,就自然 而然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某种特长。如果你是艺术 家,很可能就会敦促孩子去开发艺术专长。如果你在 学校里是读书的奇才,就会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也聪 颖善学。如果你在学业上并不出色,甚至毕生为学习 所累,就会担心孩子也和你一样,于是竭尽所能地避 免他们重蹈覆辙。 我们想把自认为“最好的”教给孩子。然而,在 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么一条: 父母首 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 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 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那才是他们人格精神 的真实反映。 在儿童的世界里,充满了“这是……”,而不是 “这不是……”。他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 潜能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规 划图。如果你相信,可以说这是因缘注定。因为每一 个孩子体内都藏着一幅蓝图,他们早早地就开始接触 最本质的自我,同时开始体会自己最想成为什么样的 人。我们身为家长,注定要去帮他们实现这些心愿。 麻烦的事情是:如果不认真观察他们,我们就会剥夺 天赐他们的权利,让他们无法走上最佳的命运轨迹。 我们往往会将自己对前途的规划强加在他们身上,那 样一来,我们等于是用自己武断的想法改写了他们的 命运。 我们往往无法与孩子的心灵达成同步,对此也不 必惊奇。如果连自己的心声都没有倾听过,又怎么倾 听孩子的?如果我们做不到感受自己的心灵,又如何 去感受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父母,如 果我们自己失去了内心的方向,想必我们的儿女也将 在迷茫和疏离中长大,甚至不可避免地时常感到沮丧 。一旦同自己的内心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教养孩子 的能力就会大为降低,最本质的力量就难以发挥;而 要想开明地教养儿童,最需要的恰恰是发挥这种力量 。 说到这里,我的意图是想将本书作为一枚救生圈 抛向父母——尤其是那些孩子正值青春期的父母。我 的许多切身经验告诉我,一切努力都不会为时过晚, 纵然你已经同十几岁的孩子经历过一番挣扎却无法建 立起情感纽带。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年纪更小,你的 努力起步更早,那么建立的纽带自然更为牢固。 P3-6麻烦的事情是:如果不认真观察他们,我们就会剥夺 天赐他们的权利,让他们无法走上最佳的命运轨迹。 我们往往会将自己对前途的规划强加在他们身上,那 样一来,我们等于是用自己武断的想法改写了他们的 命运。 我们往往无法与孩子的心灵达成同步,对此也不 必惊奇。如果连自己的心声都没有倾听过,又怎么倾 听孩子的?如果我们做不到感受自己的心灵,又如何 去感受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父母,如 果我们自己失去了内心的方向,想必我们的儿女也将 在迷茫和疏离中长大,甚至不可避免地时常感到沮丧 。一旦同自己的内心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教养孩子 的能力就会大为降低,最本质的力量就难以发挥;而 要想开明地教养儿童,最需要的恰恰是发挥这种力量 。 说到这里,我的意图是想将本书作为一枚救生圈 抛向父母——尤其是那些孩子正值青春期的父母。我 的许多切身经验告诉我,一切努力都不会为时过晚, 纵然你已经同十几岁的孩子经历过一番挣扎却无法建 立起情感纽带。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年纪更小,你的 努力起步更早,那么建立的纽带自然更为牢固。 P3-6 美国著名正念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杰作! 本书作者沙法丽·萨巴瑞,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如今为美国著名的正念心理学专家。萨巴瑞博士将东方正念思想与西方心理学理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她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帮助过各类人群,比如问题青少年、企业家、亚洲海啸的幸存者、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等。她曾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并在各大公司、学校与家长团体发表演讲,东西合璧的特点让她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受众。 国内外专业人士与权威媒体赞誉推荐! 本书获得了国内外专业人士与权威媒体的一致推荐!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称赞:“自埃克哈特托利的《新世界》之后,我从未阅读过如此令人兴奋的书。”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评价:“《父母的觉醒》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既向父母展示了教养孩子将会遭遇的种种挑战,也指导他们如何将挑战转化为巨大的机会,从而获得精神的觉醒。”《心理月刊》执行主编胡慧嫚、《父母世界》执行主编朱正欧、中国教育新闻网总编郜云雁、《中华家教》主编陈光、《母子健康》编辑部主任张路、《父母堂》微信刊主编王保允等联袂推荐! 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教养类图书首位! 本书自2010年出版以来,连续一月荣登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教养类图书首位,4年长踞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教养类图书前列!本书不仅获得了专家与媒体的一致认可,而且不断掀起新的阅读热潮,受到无数家长欢迎。 揭示亲子关系的真相,破解家庭教育的难题! 如果你初为人父人母,惊喜与疲惫交织;如果你的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你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如果你是一位单亲父母,独自抚养孩子,得不到太多帮助……相信本书一定会为你卸下一些包袱,带去一些启发,让你与孩子彼此促进,共同成长。作者用自省真诚的态度与科学专业的知识,引领广大父母回归自己的内心,摆脱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创伤,以开放、尊重、理解的心态对待孩子,顺应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