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双封)
作者简介
畅销书作家,曾用名林杉,河北宁晋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曾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他的文学传记《一代才女林徽因》定价28元,2002年九州出版,全国疯狂销售200多万册,荣获“中国首届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2011年作品《细雨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连续畅销3年,传记类销售排行榜冠军。 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 :《一代才女林徽因》《林徽因传》《秀韵天成凌叔华》《香国奇才吕碧城》《有个文人叫苏青》
内容简介
昙华林位于武汉老城的东北角,地处螃蟹岬(山) 以南,花园山、凤凰山以北,街道呈现出“一路两街 环绕周边,老街里巷居中贯通”的格局。自近代汉口 开埠以来,美、英、瑞、意教会组织在这里建教堂、 办学校,有武汉的“租界”之称。各类学校二十多所 ,最有名气的当属文化书院。围绕着昙华林西至得胜 桥,东至云架桥,北至中山路,南至粮道街,东西长 一千二百米,南北宽八百米,总面积一平方公里。代 表性建筑有北伐的得胜桥、马道门、太平试馆、崇真 堂、育婴堂、鼓架坡半园、三义村、涵三宫、云架桥 、“孟宗哭竹”的孝子巷、六通寺、城隍庙、供奉刘 关张的灵瑞道院、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1日址、石 瑛故居、钱基博(钱钟书之父)故居朴园、刘公馆、伍 修权的家等,这些地点不仅见证着历史的沧桑,还承 载着文化、经济、民俗和宗教的故事。 昙华林地名始载光绪九年(1883)《湖北省城内外 街道总图》。“昙华林”一说是指此地多小型庭院, 且善植昙花;一说是印度梵文的译音。郭沫若先生在 其著作中提到这一街名可能与佛教有关,可惜未再作 进一步考证。 十月,陈西滢安排好住处,即到原中山大学主楼 上课。凌淑华因无留洋背景,只得在家做全职太太。 武大的首任校长(开始由刘树杞代理)王世杰,字 雪艇,一八九一年生于湖北崇阳。他四岁入私塾,十 二岁到武昌南路高等小学就读,毕业后入湖北优级师 范理化专科学校,二十岁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 科。一九一一年十月辍学南归,参加了武昌起义,参 与组建国民党湖北支部。二次革命失败后到英国留学 ,就读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获硕士学位,后又 入法国巴黎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在留法期间,北 京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被中国留学生选为代表 ,向中国代表团力陈拒绝签字。一九二。年冬,应北 京大学蔡元培之聘,回国任北大教授兼法律系主任, 是《现代评论》的创办人和主要撰稿人。一九二六年 北伐军到汉口后,他离开北大,转赴南京任国民政府 法制局局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又任武汉大学校长。 一九二九年五月,王世杰上任后,教学之外考虑 最多的是选址建校的问题。八月,他请来了地质学家 李四光、农林学家叶雅各等人来考察,最后择定武昌 城东靠近东湖的逻迦山(俗称罗家山)作为校园新址。 然而,这是一片丘岭丛葬之地。几千年来,城内城外 的百姓死了就埋葬于此。凌叔华刚来的时候,这里荒 冢累累,一望无际。因在这里建校,那些荒冢必须迁 走,校方费了无数口舌和大笔资金,又加上政府的压 力,那些死者家属才算答应了。然而,那些死者后裔 并不去认领,每天掘出无数骨骸,皑皑然堆放在那里 ,最后还是学校为他们建了三座灵塔,才将其安置。 选址、迁葬问题解决了,大家还觉得地名也不吉 利,王世杰请大家起名字,最后采纳了诗人、文学院 院长闻一多的建议,用同音不同字的办法取名珞珈山 ,亦含坚硬玉饰之意,既保留了原来人们的称谓,又 诗意盎然,同时还象征武大是“两湖’’最高最美的 学府。 武汉大学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凯尔斯设计,他到后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参照中国传统“轴线对称,主从 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建筑理念,以逻迦山 为中心,利用山与谷布置学区,使得建筑与自然有机 形成一体,堪称美轮美奂。中央是图书馆,两翼是文 学院和法学院,站图书馆平台上,武大全貌尽收眼底 。 学校占地三千多亩,建筑面积近八万平米,主要 建筑有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和体育馆、图书馆、 饭厅、学生宿舍、俱乐部、教室住宅、实验室、大门 牌坊以及水塔等建筑组成。 招标以后,由武汉著名的汉协盛和永茂等营造厂 以及上海六合公司分别承建各项工程。从一九二九年 三月动土,直到一九三五年才完成大部分建筑,最先 完成的是文学院、理学院、“老斋舍”(学生宿舍)和 “十八栋”(教授小洋楼),工学院(1934)、法学院 (1935)最后建成。王世杰见到漂亮的“十八栋”说, 没有舒适的住所,难得名牌教授。武大首批教授王世 杰(首任校长)、王星拱(二任校长)、周鲠生(三任校 长)、杨瑞六、陈源、皮宗石、袁昌英、任凯南、李 剑农、邵逸周、石瑛等,全是由英国学成归来,他们 云集于珞珈山下,为武汉大学奠定了学风和学术基础 。建校期间,王世杰带领学生从东厂口步行到逻迦山 造林,半年之内,植树五十万株。 建新校是一个巨大工程,无疑给广大师生点燃新 的梦想,困难和期待成为这群追梦人的又一考验,需 要时间一步步将矛盾消解。 P152-P155 母亲说:“叔华,从现在起不许你再到墓地去了,待在家里好好读书做作业,闷了去画画。” 凌叔华隐隐感到,世上有些东西比死亡更可怕。 ……文学院、理学院、“老斋舍”(学生宿舍)和 “十八栋”(教授小洋楼),工学院(1934)、法学院 (1935)最后建成。王世杰见到漂亮的“十八栋”说, 没有舒适的住所,难得名牌教授。武大首批教授王世 杰(首任校长)、王星拱(二任校长)、周鲠生(三任校 长)、杨瑞六、陈源、皮宗石、袁昌英、任凯南、李 剑农、邵逸周、石瑛等,全是由英国学成归来,他们 云集于珞珈山下,为武汉大学奠定了学风和学术基础 。建校期间,王世杰带领学生从东厂口步行到逻迦山 造林,半年之内,植树五十万株。 建新校是一个巨大工程,无疑给广大师生点燃新 的梦想,困难和期待成为这群追梦人的又一考验,需 要时间一步步将矛盾消解。 P152-P155 母亲说:“叔华,从现在起不许你再到墓地去了,待在家里好好读书做作业,闷了去画画。” 凌叔华隐隐感到,世上有些东西比死亡更可怕。 …… 畅销书作家林杉2014年新作来袭,原创经典、十年磨砺、史料详实、文笔优美,诠释了民国女性的时代烙印。 ☆ 王蒙、梁晓声、二月河……鼎力推荐。 ☆ 作者2000年作品《一代才女林徽因》开民国才女作品先河,是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最初版本,2011再版《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连续三个月传记类销售排行榜前三名,读者好评上万条! ☆ 鲁迅、胡适、徐志摩眼中的才情佳人、画坛妙手;因“八宝箱”事件,与林徽因、胡适、陆小曼恩怨纠缠长达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