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滩记忆](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6/03/20230306033850491.jpg)
出版社: 四川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黑龙滩记忆
ISBN: 9787569020151
仁寿的自然条件造成当地水资源枯则不足,丰 则外泄。“下雨往外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 ,用水贵如油。” 长期以来,频繁的自然灾害给仁寿人民带来深 重的苦难。“低标准,瓜菜代,红苕半年粮”,这 是新中国成立前仁寿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仁寿人 民陆续修建了小水库、山湾塘、平塘、石河堰等工 程。但因规模小、蓄水少、分布不均等问题,难以 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旱”和“穷”仍是仁寿的 两大特点。长期的抗旱斗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修 建大型水利工程才是出路。 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仁寿旱情,四川省 水利电力厅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1958年四川省水 利电力厅第二河流规划队已规划出仁寿倒石桥水库 或黑龙滩水库方案(蓄水6.8亿立方米),并在黑龙 滩水库坝址区钻地质孔3个,左岸凿平洞1个(深10余 米),测绘出库区万分之一地形图。原省水利设计院 曾做出“适宜建筑各种型式当地材料坝”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省水利电力厅于1960年6月24日制定《 岷、沱、长地区灌溉规划简概》。1965年夏,四川 省委杨超副书记来仁寿动员并研究东风渠四期工程 的“上人”问题,并对时任县委书记杨汝岱说:“ 修建东风渠不仅是解决借田、清水的灌溉问题,而 且是为下一步兴修五期(即今黑龙滩水库),解决你 们全县的水利问题嘛。”1966年,副省长李林枝来 仁寿调研,又进一步讲到省委、省政府关于东风渠 五期的兴建问题。1966年2月恢复了1959年因经费困 难停工的东风渠四期工程,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 于1970年12月竣工。黑龙滩水库修建后,为解决水 库水源问题,四川省水利电力厅决定将东风渠四期 工程新南干罗家河坝至勤劳闸58.32千米干渠由原 设计的22立方米/秒、20立方米/秒、15立方米/ 秒三个流量段扩大为50立方米/秒、45立方米/秒 两个流量段。扩建工程于1972年开始进行隧洞、暗 拱、渡槽工程施工,1977年扩挖明渠,1978年建成 。 1969年,全县进行水利规划,乐山地区水电局 派工作组参加。先后提出打通二峨山隧洞,引东风 渠水人人民水库(蓄水7000万立方米),解决文宫、 方家、北斗、陵阳、满井的需水问题,灌溉38万亩 。西调越溪河水,冲蓄红岩水库(蓄水4200万立方米 ),解决彰加、钟祥、富家、汪洋、禄加的需水问题 ,灌溉41万亩。引东风渠水,冲蓄迥龙寺水库(9000 万立方米),解决龙正区灌溉问题。并于1970年1月7 日以中共仁寿县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县革委)名义 上报了修建三座水库的方案。3月中旬,乐山地区革 命委员会(以下简称乐山地革委)生产指挥组领导和 县革委领导查勘了迴龙寺水库,决定修建,要求上 报。但部分领导和技术人员又从投资、效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