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上下)/大学通识书系](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730/03/20220730030142277.jpg)
出版社: 北京师大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99.84
折扣购买: 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上下)/大学通识书系
ISBN: 9787303187843
曾思艺,祖籍湖南邵阳,1962年12月生。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已出版学术著作十部:《五洲撷英赏析》《文化土壤里的情感之花——中西诗歌研究》《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丘特切夫诗歌美学》《俄苏文学及翻译研究》《丘特切夫诗歌研究》《美的沉醉与生的执着一中国文学论文集》《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1g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译著八部:《罪与罚》《俄罗斯抒情诗选》《尼基塔的童年》《屠格涅夫散文精选》《自然·爱情·人生·艺术——费特抒情诗选》《迈科夫抒情诗选》《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翻译了《地下室手记》)、《一个孩子的诗园》;创作集四部:《黑夜·星星》(抒情诗选)、《公子和王子》(叙事诗及诗剧选)、《从城里到乡下的孩子—一曾思艺散文小说选》《飞满金翅雀的下午——曾思艺诗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六十余篇,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译诗等三百余首(篇),均反响良好。曾独立完成“丘特切夫诗歌研究”“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 “丘特切夫诗歌美学”等多项省部级课题,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2006),参与省部级、国家级社科项目十余项,曾多次获湖南省、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土壤与气候——繁荣的原因 19世纪是俄国文学最辉煌灿烂、最令人感叹的黄 金时代,倏然间,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文学大师出 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丘特切夫、屠格涅夫、托 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这是一个颇为 专制高压的历史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骚动不宁 ,但同时也是俄国历史上群星璀璨的一个时代!以至 高尔基不无自得地谈道:“在欧洲文学史上,年轻的 俄国文学是一种惊人的现象。我并非夸大事实:没有 一种西方文学像俄国文学这样有力而迅速地诞生,放 射出这样强烈而耀眼的天才的光芒。在欧洲,任何人 都没有写过如此伟大并为世界所公认的作品,任何人 都未曾在如此难以名状的艰苦环境中创造出这样惊人 的美。试比较一下西方文学史和俄国文学史,就可以 得出这个不可动摇的结论: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这样 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灿若群星的伟大名字 ,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拥有如此之多殉道的作家 。”而这也正是至今仍然让不少人感到惊奇并觉得神 秘的一个问题:为何恰恰在这颇为黑暗专制的时代, 并在“如此难以名状的艰苦环境中”,俄罗斯出现了 如此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文学,而且是群星璀璨?对 此,国内外学者兴趣浓厚,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英国学者贝灵(1874—1945)认为,“十二月党人 ”起义作为政治运动虽然结果不算成功(125人被定罪 ,其中5人被判处绞刑),但这场政治运动对于文学的 影响却很深远:此后,哲学代替了政治,自由主义又 转回到浪漫主义的激流里,就在这浪漫主义运动中, 俄国的诗歌第一次使俄国人找到了表现心情的机会。 也就是说,这是文学的一次转机:“因为它给俄国有 天才的人成为作家、艺术家、诗人的机会,保全他们 的全部的精力不致消耗在徒劳无功的政治上和革命上 去。” 美国俄裔学者斯洛尼姆(一译斯洛宁,台湾译史 朗宁,1894—1976)则解释道:“生存在这样一个反 动、愚昧环境中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只好转向艺术及 哲学寻找新鲜蓬勃的事物。由于知识分子被限制不能 反映政治和社会,所以他们都借着研究和创作而另觅 出路。这点解释了俄罗斯文学和艺术何以在尼古拉一 世极权统治下,反而造成了一个‘黄金时代’。” 以上说法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整个俄国文学 的突然繁荣,还是过于简单,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 此,大多数人觉得这是一种俄罗斯式的神奇。 其实,仔细考察俄国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以及 俄国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受的外来影响和文学传 承,尤其是当时的历史气候,我们便会觉得这种辉煌 是应运而生,理所当然,不应再过分惊奇。 19世纪初期,俄国还是一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 家,政治、经济、文化都颇为落后。此时,俄国人极 其崇拜法国文化,上流社会以说法语为荣。在18世纪 ,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一度接近法国启蒙思想家, 思想开明,但因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又开始走向高压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最初也颇为开明,但后来也走向 高压。不过,法国大革命后欧洲蓬勃开展的民主革命 和民族解放运动影响巨大,西方的民主思潮强劲地进 入俄国,影响了各个阶层。尤其是1812年在卫国战争 中俄国打败了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法国大军,进而攻入 巴黎,成为神圣同盟的盟主。在这火热的政治文化气 氛中,俄罗斯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热情被空 前激发了,俄罗斯人的才气和灵感或者说创造性也因 此而热烈地喷发出来,这在文学艺术方面表现得尤为 突出——反法战争的胜利空前地激发了俄罗斯民族的 激情,同时也空前激发了作家们创作的才情,茹科夫 斯基、普希金等一批诗人、作家应运而生。与此同时 ,一批青年贵族也因此看到了俄国与欧洲的巨大差距 ,致力于改变现状,奠定了日后发动起义和不断要求 改革的历史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反法战 争的胜利激发了俄罗斯民族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使得 他们创造了许多世界一流的文艺作品,也促使他们自 立自强,锐意改革,成为世界强国。 1825年12月1日(俄历,后同),俄国沙皇亚历山 大一世在探望生病的皇后途中染病,在离首都很远的 塔甘罗格突然驾崩,而他没有子嗣,按照俄国皇位继 承法,应该由其皇弟康斯坦丁继位。然而,康斯坦丁 在波兰华沙担任波兰王国军队总司令,并娶了非皇族 血统的波兰女子为妻,他事先早已致信亚历山大,声 明放弃皇位继承权。亚历山大收到声明信后,立即决 定让另一皇弟尼古拉继承皇位,他授令大臣菲拉雷特 草拟了一份诏书,宣布皇位继承的变化。 P3-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