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如人(松下幸之助的用人育人之道)/松下幸之助管理丛书
作者简介
松下幸之助(1894—1989),世界500强企业松下电器创始人,世界公认的“经营之神”,日本“经营四圣”之首,日本电气时代的开创者,日本商业精神的奠基人,日本“事业部制”“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首创者,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美国《时代》《生活》杂志封面人物。 10年日本首富,40年日本富豪前一百名松下幸之助只受过四年小学教育。9岁只身赴大阪做学徒;23岁创立了松下电器;57岁将松下电器成功打入美国市场;67岁辞去松下集团社长职务,专心人才培养事业。他是一位冷静自持的管理者,也是一位洞察世事的思考者。著述六十余种,在世界广为流传。 松下幸之助幼年失学、家境苦寒。15岁预见到刚刚开始的电气时代的巨大潜力,转行进入大阪电灯株式会社。22岁辞职,独立创业,23岁开始打造松下电器。 他注重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知人善用,采用创新的营销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举世瞩目。 松下幸之助推崇遵循自然规律,怀以诚恳和热忱的素直之心,坚持“人性论”,倡导经营理念与使命感,提出商业是实现社会共同繁荣的手段,企业是社会公器,重视佛教的“利他”精神,并先后创办PHP研究所、松下政经塾,身体力行,影响力无远弗届。
内容简介
01 用人是公事 用人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从这个角度考虑 ,用人时该斥责时就斥责,该纠正时就纠正的理念是 正确的。 社会上有很多企业。小到个体商店,大到拥有几 十万人的大企业,不同种类与规模的企业不计其数。 其中,国家或集体出资的称为国有企业或公有企业。 其他的民间企业、商店称为私有企业。从出资者角度 看,无论是个体商店还是拥有众多股东的股份制企业 都属于私有企业,法律上也承认这样的企业属于出资 的个体即股东所有。 但在形式或者法律上,即使属于私有企业,在本 质上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公有企业呢?也就是说,不 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它都是为了公众,为了社会而 存在的。 我们以街上的蔬菜店为例。我们可以把蔬菜店的 经营理解成店老板为了自己的生计而从事的经济活动 。但换个角度思考的话,人们正是因为有了蔬菜店的 存在才能比较方便地买到这些生活必需品。如果没有 蔬菜店,人们只能自己种植或者去距离我们比较远的 农家直接购买了。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现代的城市 居民而言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就算能够做到,也要 耗费很多精力与时间,如果将其都核算成货币的话, 蔬菜就会变得非常昂贵。所以,蔬菜店的经营,一方 面我们可以看作为了个人的生计而存在的私有企业, 另一方面从更宽的视角来看的话,可以说它是为了民 众能够更加便利、便宜地买到蔬菜而存在的公有企业 。 这样考虑的话,街上的蔬菜店其本质也是公有企 业,也是社会的公共机关。那么,其他的商店也是如 此。那些聚集了巨额资本,占有广阔的土地,拥有众 多员工的大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从形式上看是股 东出资的股份制企业,即私有企业,但其本质也是社 会的公共机关。 用人之事,最重要的是应意识到企业的公共性。 即企业是为了服务社会与公众的。如果无法意识到这 点就不能真正地用好人。 我们从事商业活动决不仅仅单纯是为个人、为一 己私利,而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了促进社 会发展。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或事业的存在意义是 为社会做贡献。这样就能把企业看成社会的公共机构 。经营企业过程中的用人行为也就不再是私事,而成 了公事。不是为了一己之便、一己之利而用人,现在 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用人。 比如蔬菜店老板要雇用一个店员。我们应该这样 去考虑:雇用店员并不是为了减少老板的工作量,从 而可以使老板享受舒适的生活。而是考虑到蔬菜店的 客人增多时,工作就会繁忙到老板一个人忙不过来, 客人就需要等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雇用一个 店员。如此一来,客人买的东西太多拿不了时店员还 可以帮忙搬运。也就是说,通过雇用店员可以为客人 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升客人的满意度。这件事从 效果上看也与蔬菜店的生意红火息息相关。所以,用 人的初衷就在于此。 大企业的人事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几万人的 大公司里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但不论哪个岗位都 不只是个人的工作。所有的人都是企业为社会做贡献 所必需的一员。企业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雇人、用人 。因此,从形式上看是经营者雇用员工,上司指挥下 属,实际上是企业为了实现其服务公众与社会的使命 ,而让每个人分担必要的工作。只不过为了组织更加 高效地运营,在形式上分成了雇用者和被雇用者两个 阵营。其实归根结底,企业用人不是为私用人而是为 了公用。 既然用人不是为私而是为公,那么有一个信念就 应运而生了,那就是:在用人过程中,有时必须要斥 责、提醒甚至是警告对方。斥责这种事情,从感情角 度看,无论是被斥责的一方还是斥责人的一方,心情 都不会好到哪去,所以谁都不愿做这种既麻烦又讨人 厌的事情。但如果考虑到企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用 人之事也是公事的话,那样因个人感情而怠慢人事工 作是不允许的。我们应该坚持该斥责时就要斥责的信 念。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社会与公众所赋予我们的使 命。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