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婴幼儿护理百科

新生儿婴幼儿护理百科
作者: 胡亮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7.39
折扣购买: 新生儿婴幼儿护理百科
ISBN: 9787571312282

作者简介

胡亮 胡亮医生任职于吉林省儿童医学中心,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胡亮医师倡导循证医学,并在工作之余,利用互联网进行儿科医疗科普及医学初步诊断工作,帮助许多家长解决孩子养育难题。

内容简介

妈妈提问医生答 新生儿软绵绵的,可以直接从妈妈手中递给爸爸吗?手忙脚乱,结果纸尿裤穿反了;给宝宝穿衣服,妈妈满脸是汗……这些尴尬的小事一点都不稀奇,它们就真实地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快来听听儿科医生的解答吧,给新手爸妈指条“明路”。 共同成长 对父母来说,有了宝宝的人生也是一段新的开始,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是一种成长。父母与宝宝的相处需要磨合,共同成长。 Q怎样抱新生儿 A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大腿根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颈部 妈妈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大腿根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颈部,这样就不用担心宝宝摔下来。交给爸爸抱时,要确定爸爸的两只手也是这样的再放手。如果开始动作不熟练,可以坐在床上或沙发上递宝宝,这样比较安全。 新生儿身高体重 男宝宝的身高为48.2~52.8厘米,体重为2.9~3.8千克。 女宝宝的身高为47.7~52.0厘米,体重为2.7~3.6千克。 Q如何穿纸尿裤 A有胶带部分朝向腰部方向 打开新的纸尿裤,提起宝宝双脚,将其臀部抬高,把纸尿裤垫在宝宝臀部下,有胶带部分朝向腰部方向(为避免污染脐部,应将宝宝脐部露在外面)撕开两侧胶带,粘于纸尿裤不光滑面。纸尿裤的松紧度以食指能插入宝宝腹股沟处为宜,不可太松也不可太紧。换纸尿裤前,尤其在宝宝大便后,一定要将宝宝屁股清洗干净后再换纸尿裤。 Q选择纸尿裤还是棉尿布 A纸尿裤和棉尿布各有优点 关于是用纸尿裤好还是纯棉尿布好的问题,是这样的,宝宝用纸尿裤睡得更踏实些,毕竟新生儿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让宝宝睡得更好,长得更快,这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家庭会选择白天的时候用棉尿布,晚上用纸尿裤,这种方法也很不错,经济又实用。 误以为异常的情况 宝宝吃完奶后奶水会溢出来 宝宝吃完奶后,有时奶水会顺着嘴角流出来。这是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而且在吃奶时会吞入空气,很容易造成溢奶,因此妈妈在喂完奶后要给宝宝拍嗝。 给宝宝喂奶后,不要立即让宝宝躺下。应该将宝宝竖抱起来,使其头部靠在父母肩上,轻拍宝宝的背部,帮助宝宝打嗝,可以有效防止吐奶。 宝宝睡觉时有时会被“吓一跳” 睡眠中的宝宝,一有动静便会吓得全身紧缩,或者将手举起。新手爸妈不要担心,这种反应属于惊跳反射,是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的结果。 白天宝宝睡觉不必刻意保持安静。在宝宝睡觉时,家人要像平时一样自然活动,不必刻意保持极度安静,以利于宝宝适应环境。 P106~107 疾病与不适 7~9个月的宝宝已经会爬了,活动范围更广,一定要注意家庭生活环境的清洁,以免宝宝感染病菌,出现疾病。同时做好防护,以免宝宝在活动时意外受伤。 肠套叠 肠套叠是因为肠管与肠系膜套入相邻的肠管中,受到压迫而产生水肿和瘀血,从而使肠管阻塞。通常见于6~10个月的宝宝,也有一两岁发病的宝宝。可能与宝宝添加辅食引起的肠蠕动有关,至于确切原因现在还无定论。 症状:主要症状是宝宝突然地阵发性大哭,反复哭闹,腹胀、摸肚子会疼痛难忍。另外,也可能会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等症状。如果怀疑是肠套叠,最好不要给宝宝喂食,并且马上去医院挂急诊,绝对不能耽误治疗。 家庭护理:如果治愈,在家里无须特别护理,但是,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还是要马上送医院,因为肠套叠有复发的可能。在送宝宝去医院的途中,如有呕吐,应将宝宝的头转向一侧,让其吐出,以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不擅自用药:在明确病因之前,切勿用止疼药,以免掩盖症状,影响医生的诊断,贻误病情。 儿科医生说 引起肠套叠的原因 ■添加了不易消化的辅食:如果在这时给宝宝添加了一些不易消化的辅食,就很容易对宝宝的肠道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宝宝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宝宝自身的生理特点:宝宝的回肠和盲肠的肠瓣较肥厚,加之蠕动强,所以,这时当炎症或者食物刺激时,就容易造成肠管的牵拉及肠瓣的移动,导致肠套叠出现。 ■其他原因:如病毒感染、遗传、胃肠神经功能失调等。 怎样照顾患过肠套叠的宝宝 平时要宝宝注意饮食,要以少吃多餐为主。如宝宝腹痛要及时送医院,对症治疗。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属于病毒性腹泻,以2岁以下宝宝居多。开始多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为白色或浅黄色,常有黏液,无腥臭味。由于这种腹泻为病毒感染,需要对症处理,可口服补液盐Ⅲ,以防脱水。病程一般4~7天,长的可达3周。 预防及护理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免疫性物质可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使宝宝不易发生腹泻及消化道疾病等。2注意宝宝食物及餐具的清洁卫生,餐具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喂食前还应用开水烫洗。 3注意家庭中桌面,地面,宝宝玩具、用具的消毒。 4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理想而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保护率在90%以上。 5及时补充水分,注意观察尿次及尿量,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 6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居室要通风,还要让宝宝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并远离有急性腹泻的患儿。 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多发生于7岁以下的宝宝。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因为咽部疼痛也会发生咳嗽或呕吐,病重时会有惊厥,其颈部及颌下的淋巴结肿大,可以摸到硬块,一触就痛。如果有发热的症状,且肿痛得无法进食,则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扁桃体炎的家庭护理 ■房间温度和湿度要适宜,不要太热和过于干燥。 ■每天坚持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平时注意饮食清淡营养,不给宝宝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每日开窗通风,使用加湿器。 P142~143 喂养 这个阶段宝宝的辅食要逐渐变成主食了,在宝宝向一日三餐正常饮食过渡时,会出现挑食、偏食、暴饮暴食、食欲缺乏等各种问题,父母要合理纠正。 营养加餐解决不爱吃饭问题 有些宝宝因为没有食欲而不爱吃饭,妈妈要挑选能补充宝宝所需热量和营养的食品,在食材和制作方法上多下功夫,变换花样,每天制作不同的营养加餐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宝宝只要有了胃口,自然就能正常进食了。 不要盲目给宝宝补充人工营养素 事实上,妈妈只要保证宝宝每日饮食营养均衡,是不需额外多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的(出生15天后要每天补充维生素D,以防宝宝患有佝偻病)。如果需要补充人工营养素要遵医嘱,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有依据地补充:在给宝宝补充人工营养素前要以明确的检查结果和医生的建议为依据。 缺什么补什么:宝宝尽量不要补充复合维生素片。除了宝宝吃起来比较困难外,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补充方式,很容易使营养素之间的配比失衡。 不能持续而长期补充营养素:无论是成人还是宝宝,长期补充人工合成的营养素比较容易产生依赖性,也会降低身体吸收天然食物中营养素的能力。可以隔一天吃一次,或者吃一个月,停吃一段时间再接着补充。体内营养素均衡后,就应停止补充。 培养宝宝主动进食 有些宝宝即使到了1岁,妈妈还是很喜欢给宝宝喂饭。这个习惯是非常不好的,妈妈最好让宝宝自己吃饭。 儿科医生说 人工营养素补充过量将导致不良后果 ■营养素摄入过量与营养素缺乏同样有害无益,由于宝宝的肝脏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过量的矿物元素会加重宝宝机体的代谢负担。 ■即使宝宝真的缺乏某种营养素,补充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如果情况好转就可以停止营养素制剂的补充,代之以食补。 宝宝挑食别发愁 1岁以后的宝宝,一般都会挑食,只吃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的食物。经常挑食的宝宝,会造成某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影响宝宝的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爸爸妈妈一定要帮助宝宝纠正挑食的坏习惯。 爸爸妈妈不表现自己的喜好 爸爸妈妈应该努力为宝宝习惯吃各种食物创造条件,即使自己不吃的某种食物,也要给宝宝吃,并且尽量不表现出来自己对某种食物的厌恶,绝不能因自己不吃而影响宝宝。 合理安排膳食 品种多样化,饮食花样更新,烹调时注意色、香、味、形俱全,引起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其中,特别要注意将新添加的食物或宝宝不喜欢吃的食物,与他喜爱的食物搭配到一起食用,耐心地诱导宝宝吃。 不拿食物作奖励 爸爸妈妈不能以某种宝宝喜欢吃的食物作为奖励,这样会助长宝宝挑食的毛病。 避免摄入致敏食物 1岁以后的宝宝,能吃的东西已经很多,在调整食谱时要注意避免摄入易致敏食物,以免引起过敏。过敏的表现为湿疹、荨麻疹(在皮肤上出现风团块)、血管神经性水肿,有些宝宝甚至会出现腹痛、腹泻或哮喘。 如果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让宝宝避免吃这种食物。但不是终身不能吃,隔1~3个月,宝宝长大一些,消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更趋于完善后,再尝试这种食物,有可能逐渐脱敏。 最常引起过敏的食物是异性蛋白食物,如螃蟹、虾、鱼类、动物内脏、鸡蛋(尤其是蛋清)等;有些宝宝也对某些蔬菜过敏,比如扁豆、毛豆、黄豆等豆类和菌藻类(如蘑菇、黑木耳、海带等);有些芳香类菜如芫荽(香菜)、韭菜等也会引起过敏;还有一些热带水果,如芒果、猕猴桃、菠萝等也会引起宝宝过敏。 新手爸妈的每一丝焦虑和手足无措都源自对孩子的爱,0~3岁宝宝养护百科全书提供更专业更细致的指导 用爱给宝宝合理的喂养、细致的护理,让宝宝身心得到源源不断的滋养。打下好的健康根基,少生病,健康快乐有助于养成好性格高情商,一书在手,新生儿婴幼儿喂养护理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