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

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
作者: 口述:顾方舟|整理:范瑞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10
折扣购买: 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
ISBN: 9787100160582

作者简介

顾方舟(1926- ),浙江宁波人,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为我国研制活疫苗消灭脊髓灰质炎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中国成为无脊灰**。1948年底加入中国***,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51年留学苏联,1955年获苏联医学科学院医学副博士学位。1957年正式转向脊髓灰质炎的研究。1960年带领团队试制成功我国**批脊灰(Sabin型)活疫苗500万人份,并于1962年研制成功脊灰糖丸活疫苗。19**年底,正式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任副所长。1978年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1984年,任院、校长。系中国科协**、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英国皇家内科学院(伦敦)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

内容简介

2.天津“宁波帮" 我们去天津好像是1935年,我母亲一个人先过去 ,她安顿好了,再把我们接过去的。外婆还在宁波, 就是我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在天津留下了。当时好像 是住在一个叫三德里(属和平区)的地方,是租的当 地的楼房,因为我母亲工作得有一个接待的地方。当 时什么大柜子、小柜子、箱子,这些都没有。她就一 个人拎着个小箱子,带了几件衣服,先到了天津,到 了那里找到地方落脚。因为她有助产士的毕业证书, 靠这个到天津市英租界去申请助产士执照,像现在一 样,有了执照你才能够接生。我们没有所谓的搬家, 没什么可搬的。我母亲安顿下来之后,就把我们接到 天津,去上学了。 因为天津也是一个海关,那里有父亲海关的旧同 事,有宁波的老乡,这样的话有个照应。我母亲在杭 州念了接近三年书,产科毕业,毕业以后就把我们带 到天津,在那里挂牌成为了职业女性,靠接生来生活 ,养活我们这些孩子。所以我们小时候也没什么苦不 苦的,反正就这么过来了。但是我母亲*的苦,这是 我们长大了以后才慢慢体会到的,一个妇女养活三四 个孩子,这不可想象,在旧社会不可想象。在旧社会 ,没有人帮忙,职业妇女没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不要 说妇女了,就是男人在旧社会想要立足也很不容易, 只有靠老乡、同事这些关系。所以我母亲她**疲于 奔命,接生、复诊等等这些,还要照顾我们这些孩子 ,她也没有时间再跟我们念叨我父亲的情况怎么怎么 样。你看接生这个行业,什么时候叫你去,你就得去 ,大多数时候都是晚上甚至半夜生产。她什么都得自 己做,产前准备产包、消毒等等,产妇生下孩子以后 复诊还得去,刚生下来的孩子如果身体有什么小问题 还得去。我不记得当时我们是怎么生活过来的,我母 亲出去接生,我们怎么在家都不记得了,那时候还是 太小了。 我们到了天津以后,因为我父亲在那里工作过, 所以他的一些朋友,包括同乡也好,同事也好都来帮 忙。有一位老先生,他也是一位医生,姓钟。他出于 对我母亲的同情,一个**带着几个孩子讨生活很不 容易,所以他挺帮忙的。开产科诊所得有地方接待, 不然人家生孩子找哪里?他租给我们房子,给我们帮 了很大的忙。有一个妇产科医生姓丁,我还记着她的 名字,叫丁懋英。她是美国美以美会的,对我母亲帮 忙很大。我母亲不是医生,像难产等问题,助产士是 没有资格处理的,她就求丁大夫帮忙。 另外还有一些老乡给我母亲介绍产妇,这个人介 绍这个产妇,那个人介绍那个产妇。因为知道我母亲 是接生的,让你接生,你得要收费吧,所以等于介绍 生意了,介绍一些产妇过来,这就是帮忙了。就是靠 着朋友,主要是靠着我们“宁波帮”,要不是“宁波 帮”帮着我们,我们的*子很不好过。宁波人很团结 ,要是宁波人有什么困难,大家都能伸出手来帮忙。 让千百万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却鲜为人知的尘封往事 作为学者口述史,本书天然去雕饰,叙事平实无华,言简意赅。然而当把传主的一生融入中国风云变幻的大历史中,却是如此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令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