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长大说国学 独立而不移

陪你长大说国学 独立而不移
作者: 朱畅思、徐嘉兴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陪你长大说国学 独立而不移
ISBN: 9787200166118

作者简介

朱畅思,字盈视。北京市吟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国学教育学院特聘研究生实践导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吟诵教学法专委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盈视书院创始人,吉吟创始人。 徐嘉兴,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第八届学生会主席,久而吟诵团第二任团长,北京市吟诵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吟诵宣讲团讲师。2018年12月在“中华经典吟诵大会”上,被中国孔子基金会评选为“优秀吟诵传习人”。

内容简介

第一集 一家之言 大家好,我是徐嘉兴,欢迎你关注我的学习分享。 不知道你在哪里读书,读的是什么书。我的老师说,中国古代的小朋友都是先读经典后读史籍的。我跟老师一起读经典时,最喜欢听老师在讲经典的时候提到的那些历史故事。 于是,我问老师:“既然六经是最早的教材,那么六经里面记录历史的那本《春秋》,是不是中国最早的史书呢?” 老师说:“也对,也不对。孔子编著的《春秋》确实记录了历史,但是它的写作目的是教人们明辨是非与道义,重点不在记事上。” 我反问道:“那它算什么书?” 老师说:“这很难说。所以孔子认为,后人或许会因此批评他在《春秋》里的欲言又止、表达不明。可是他敢于坚持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坚持传播道义,不顾后人如何评价他,这种精神倒是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创作。” 我继续问:“那么读史书从哪一本开始最好呢?” 老师说:“那当然是太史公的《史记》呀!” 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伯夷和叔齐,他们俩跑着跑着就跑到一块儿去了。两个人都决定不回孤竹,他们听说西方有一个叫周的部落,首领叫姬昌,也被称为西伯。这个人主张善待老人,于是伯夷和叔齐就说:“我们不如去找西伯吧!” 当他们到了周的时候,西伯已经去世了。西伯的儿子姬发继位,他把父亲的木牌位搁在车上,追封他为周文王。姬发想要去攻击商的首都,干掉商王帝辛,帝辛就是我们后来经常听说的纣王。但是,这可是王朝内部的互相残杀呀!伯夷和叔齐刚到周,就听说了这件事。他们想,怎么这个儿子刚继位,就要去杀君王?那可不行。于是他们就给姬发进谏,说:“您的父亲死了,您还没有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就准备要打仗,这是不孝! 而且,您是臣,帝辛是君,以臣弑君,这是不仁! 老师问我说:“你知道伯夷和叔齐为什么不愿意跟周朝合作吗?” 我马上说:“因为武王伐纣不仁呀!伯夷、叔齐反对姬发以暴易暴的做法,看来他俩不提倡用暴力解决问题。”老师点点头,夸我说得好。 我接着说道:“我懂了,这就是司马迁想表达的意思。他在列传里第一个记录的就是伯夷、叔齐的故事,是要学习他们‘坚持自我’的精神,凡事要有自己的观点,对吗?” 老师笑了,并不回答我,而是对我说:“你刚才说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以暴易暴,那意思是说,他们对周武王的做法是有怨言的,对吗?” 我点点头说:“对呀!” 老师没有再继续追问,而是让我思考一会儿。我逐渐想明白了一些问题,但还有一些没想明白。于是, 我回答老师说:“孔子说伯夷、叔齐没有怨,可能是说他们对自己的做法没有怨,他们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无怨无悔。但是伯夷、叔齐对周武王的做法是有怨的。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虽然没有在伯夷、叔齐活着的时候体现出来,可是孔子这么推崇他俩,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善报呢?只不过在伯夷、叔齐活着的时候, 这善报还未到吧!孔子在他生活的年代,也没那么成功,但是他的思想却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呀!还有, 伯夷、叔齐之所以很出名,确实是因为名人效应吧!” 我马上抢话道:“司马迁连孔子都敢质疑,这才算得上是‘一家之言’,不是‘人云亦云’呀!”听我说完, 老师使劲儿地点了点头。 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不仅停留在会读几百首诗词,记下了多少名句这个层面。越来越多的误读,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我们力求为孩子打造精品阅读内容,系统地讲解,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感受,乐观向上地成长。新奇的吟诵方式,让孩子们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腔调。我们将科学地引导孩子,希望他们在生活中借鉴古人的智慧,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高洁的情操。